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新闻  >   师市新闻

现场警调联动化“牛怨” 民法典护航解纷争

  • 发布时间:2025-10-16 16:32
  • 浏览次数:
  • 来源:司法局
  • 字体: [ ] [ ] [ ]
  • 分享:

(通讯员 蔡敬玉 王泽)“要是没调解员这么有耐心,我这牛钱和运费的事儿,指不定要僵到什么时候!”2025年10月12日,看着账户里到账的赔偿款,货主杨某忍不住感慨。而货车司机苏某也松了口气:“在现场把事儿说开、把法讲透,比闷头吵架强多了。”这场从运输途中的争执到最终握手言和的转变,源于军户农场派出所民警与综治中心调解员一场持续近8小时的“现场联合调解”。

10月12日,杨某通过信息部联系到苏某,约定由其驾驶半挂车将77头肉牛从伊犁运往军户农场某牛场,运费8000元。可当苏某将牛运到军户农场后,杨某清点牛群发现,有两头肉牛已无生命体征。“这是良种牛,一头就值一万多,你得赔我23000元!”杨某急得直跺脚;苏某却满脸委屈:“我只负责把牛运到,路上牛出问题跟我没关系!”双方各执一词,情绪越来越激动,甚至在货车旁互相拉扯,过往人群纷纷驻足围观。无奈之下,杨某拨通了报警电话。

接到报警后,军户派出所立即启动“警调联动”机制,民警与综治中心调解员同步赶赴现场。“大家先松开手!在路边争执太危险,咱们找个安全的地方,把事儿捋清楚!”民警第一时间上前制止冲突,疏导围观人群。

“苏师傅,您觉得‘只负责运输,不管货物安全’,但法律里可不是这么规定的。”调解刚一开始,综治中心调解员就从随身的法治宣传包里拿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翻到第八百三十二条,在现场为双方逐字解读,“法律明确,承运人对运输过程中货物的毁损、灭失要承担赔偿责任,除非能证明是不可抗力、货物自身问题或托运人过错。咱们现在就在现场,一起看看 —— 运输记录显示这段路没遇到恶劣天气,刚联系的兽医也说牛不是病死的,杨大哥也没隐瞒牛的情况,那责任就得按法律来定。”

民警则结合现场情况补充:“苏师傅,您跑运输辛苦,我们理解,但要是真闹到人民法院,不仅要花时间,万一判定您全责,损失可能更大;杨大哥,索赔得有依据,23000元要是拿不出购牛发票或检疫证明,法律上也难完全支持。咱们在现场把话说开,互相让一步,才是最实在的。”

接下来的8小时里,民警和调解员在现场分工协作:一会儿帮杨某回忆购牛细节、核算合理损失,一会儿给苏某分析法律后果、讲解类似纠纷的调解案例;夕阳西下时,双方终于达成一致:苏某赔偿杨某10000元,其中8000元从运费中直接扣除,剩余2000元于当日现场一次性付清,此后双方就此事再无纠纷。

“现场调解就是好,省去了来回跑的时间,在事发地说事儿也更清楚。” 签字确认时,苏某由衷感叹。这场纠纷的化解,不仅是军户农场综治中心多元调处机制的生动体现,更让民法典在基层一线落地生根。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