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新闻  >   基层信息

十载守护换不来一间房?看人民调解如何唤醒沉睡亲情

  • 发布时间:2025-09-10 18:45
  • 浏览次数:
  • 来源:司法局
  • 字体: [ ] [ ] [ ]
  • 分享:

(通讯员 王涛)“这房子必须归我!我照顾妈十来年,你们俩凭什么分?”调解室里,王大姐声音哽咽,指向大哥和弟弟的手因激动微微发颤。母亲刚刚离世,留下的一套老房,让这个原本就疏远的家庭,骤然站上了亲情与利益的天平。

大哥常年在外经商,家境优渥,语气中透着无奈:“我不是不认可你的付出,可房子是母亲的遗产,依法我也有份。”三弟低着头,声音几乎听不清:“我虽然陪妈不多,但逢年过节都接她来家里……我经济最差,妈妈生前常说这房是留给我的。”

三人各执一词,寸步不让,调解一时陷入僵局。

经验丰富的调解员金老师并未急于搬出法条、强行“三一三十一”平分,而是缓缓踱步,聊起了旧事:“你们小时候,是不是也常为一块糖吵架?”一句话,让气氛稍缓。大哥率先打开话匣:“那时候家住平房大院,虽不富裕,但兄妹感情很好。“老二最勤快,我和老三的衣服都是她洗的。”

二姐默默翻出一张老照片——那是十七年前三弟结婚时的全家福,每个人脸上都漾着笑。“之后,我们再没这样聚过……”话音落下,三人陷入长久的沉默。

忽然,大哥轻声说:“这房子,我不争了,你俩商量吧。”三弟接过话:“姐,房子归你吧。你照顾我妈这么多年,我不该跟你争。”

一场看似无解的遗产纠纷,在亲情的回暖中悄然化解。最终,大哥自愿放弃继承,房屋归二姐所有,同时二姐补偿三弟十万元。一家人并肩走出调解室的身影,仿佛又与老照片中那一幕重叠。

调解,从来不是为了输赢,而是让彼此重新看见——那份深藏心底、却从未走远的爱。

小编说:家事调解,调的不仅是纠纷,更是人心。法律可定分止争,但唯有温情能弥合裂痕。每一次握手言和,都是基层调解工作最动人的注脚。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