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于丁晗)为顺应数字化时代发展趋势,师市司法局积极探索“互联网+法治宣传”新模式,以云端技术为引擎,以数字赋能为驱动,创新打造立体化、智能化、精准化的普法新格局,让法治宣传插上数字翅膀,飞入寻常百姓家。
数字赋能,打造普法新平台
聚焦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普法网络,着力扩大覆盖范围。云端直播“活”起来。创设“逢六说法”法治直播品牌,定期于每月6日、16日、26日邀请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专业人士走进直播间,围绕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目前已成功直播54场,覆盖职工群众超25万人次,首播即吸引1.6万人在线观看,使“指尖学法、掌上听课”成为深受群众欢迎的普法新常态。智慧程序“动”起来。自主研发集“必修课程、选修内容、在线考试、法律咨询”功能于一体的互动式学法小程序,通过积分激励兑换法治文创产品等方式,有效激发群众参与学法的内生动力。先后组织开展宪法、民法典等主题线上有奖问答4期,参与人次突破31万,成功引导群众实现从被动接受普法到主动学习法律的转变。文化阵地“实”起来。注重将法治元素融入公共空间,因地制宜建设了滨河公园宪法宣誓广场、民法典主题长廊,与新湖农场共同打造宪法宣誓平台及法治文化大道,在师市综治中心构建集“专业性、教育性、互动性、实效性”于一体的法治宣传阵地,并在居民小区休闲区设置系列法治主题雕塑,让群众在日常生活、休闲漫步中“出门遇法、抬头见法、茶余饭后议法”,实现法治文化的沉浸式熏陶。
形式创新,增强普法吸引力
着力探索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载体,持续提升宣传感染力和影响力。动漫IP“引”关注。紧密结合本地“青格达湖”“郁金香”等特色地域文化元素,精心原创设计“达达”“香香”法治动漫形象。以此为基础,制作推出105部普法微动漫、32个法治表情包,借助短视频平台传播优势,以简洁明了、生动有趣、易于记忆、贴近实用的风格,显著提升了法治宣传的亲和力和影响力。文艺作品“扩”影响。积极探索“短视频+文艺”普法新模式,累计创作发布各类普法短视频204部,总播放量达45.7万次;创编排演法治主题歌曲、小品等文艺作品38部。特别是自编自导自演的反电信诈骗微电影《较量》,获得超10万浏览量,小品《天天上当》成功入围司法部“三微”作品展播。志愿服务“送”精准。紧抓郁金香文化旅游节等重要节点,组织普法志愿者设立“法治摊位”、演唱“法治歌曲”、开展“法润五家渠 达香伴您游”等主题活动,现场提供法律咨询6000余人次,发放法治宣传礼包2000余份,实现了普法工作与文旅活动的深度融合。
夯实基础,提升普法专业性
加强普法队伍建设与能力培养,为普法工作提供坚实支撑。
精准培训“强”内力。坚持“按需施教”原则,成功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研讨班。创新开设“执法者·说法直播间”栏目,已开展普法宣传8场次,为执法部门与群众、企业之间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有效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与普法宣传的有机统一。培养骨干“增”动能。高度重视基层法治队伍建设,面向1309名“法律明白人”开展了12场次、总计19课时的线上专题培训,系统提升其法律素养和履职能力,为基层法治实践注入了持续动力,夯实了法治社会建设的根基。
下一步,师市司法局将持续深化“云端普法”建设,完善智慧普法平台,创新普法表现形式,努力打造更具影响力的法治宣传品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