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新闻  >   师市新闻

依法履职担使命 紧扣主线聚共识

  • 发布时间:2025-09-01 19:43
  • 浏览次数:
  • 来源:人大
  • 字体: [ ] [ ] [ ]
  • 分享:

五家渠市人大常委会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及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法治力量保障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强化使命担当,依法履职尽责

(一)坚持法治引领,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根基。强化法律法规的监督将民族工作列为监督重点,协助做好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国防教育法、监督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决定的立法工作;开展行政处罚法,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宗教事务条例的执法检查,推动整改问题6个,支持市政府加强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确保民族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聚焦生态环境保护,针对天山北坡城市群大气污染防治问题,开展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节约能源工作情况的专题调研,坚决扛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责任;紧盯经济高质量发展,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债务管理、国有资产管理、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批准《第六师五家渠市关于2025年兵团地方政府(第一批)新增债券发行安排工作的议案》,实地调研重点项目实施情况,开展旅游“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助力师市经济平稳运行;紧贴民生保障和改善,开展食品安全“一法一条例”、乡村振兴战略、重大民生实事项目、未成年人审判工作、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全链条教育领域的“三查”活动,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8件。通过人大依法监督工作,维护了各族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为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奠定坚实的法治根基。

(二)发挥代表作用,畅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意渠道。不断拓展代表履职平台,连续两年开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万名代表进万家” 活动,依托全市7个“人大代表之家”、50个“人大代表联络站”,160名各族人大代表用身边民族团结的鲜活事例开展宣讲106场,办理实事好事102件,在为民履职中树牢“三个离不开” “五个认同”的思想观念。开展“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推动‘三城同创’工作”征集意见建议活动,为建设创新、宜居、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贡献代表力量。持续丰富代表活动载体,鼓励代表扎根岗位、建功立业。103团2连是少数民族连队,人大代表党支部书记张建荣竭尽全力打通甜瓜销路,带领职工增收20% 。人大代表军北社区书记周文娟通过代表建议的方式解决少数民族伤残退役军人和困难家属就业问题,被评为兵团“爱国拥军”模范。优化代表议案建议办理,通过专项视察、跟踪督办、现场办公、定期回访等工作机制,提高代表议案建议的办结率,上年度代表提出的92条建议,办结率83%,较上年度提高9%。成功实践票决制,在兵团城市第一个实行人大代表票决重大民生实事项目,实现了人大监督由“为民作主”向“由民做主”的重大转变。

(三) 深化宣传教育,营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浓厚氛围。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等纳入常委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1次、支部学习10次、专题研讨6次、支部书记上党课2场,邀请专家授课5场,保证党的领导全面、系统、整体落实到人大民族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制定《五家渠市人大常委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方案》,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暨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民族团结教育“七进”活动、“中华文化大家学”群众性文化活动12场。在五家渠TV开辟《我当代表为人民》专栏,在全国、省级刊物刊稿30余篇,向外界展现六师民族团结一家亲、携手共筑同心圆的良好形象。

(四) 聚焦实践创新,拓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交融路径。组织全国、自治区、援疆省市人大代表来师市考察民族地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情况,赴乌市、昌吉州学习政务工作,对军户驻连管寺工作进行联系指导。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等进行调研,持续监督北塔山、红旗等少数民族边境团场兴边富民项目、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使用等情况。审议城市规划、公共设施建设等代表建议时,注重考量是否有利于构建各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时,关注对民族聚居连队、社区发展的投入,推动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师市各族群众。

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架起了党和各族群众的“连心桥”,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思想基础、法治基础、群众基础更加牢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日益深入人心。

二、 正视问题短板,清醒认识工作中的差距与不足

一是监督工作的刚性和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二是代表作用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拓展。三是宣传教育的精准度和渗透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四是实践载体的创新性和品牌效应有待进一步凸显。

三、 聚焦关键环节,精准谋划下一步工作重点

市人大常委会将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持续用力,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走深走实。一是在增强监督刚性上再下功夫。围绕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和法律法规实施,选准小切口,开展“嵌入式”监督。对相关职能部门工作进行评议,强化监督压力传导。完善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回头看”机制,实行销号管理,确保监督成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二是在激发代表活力上再出新招。深化“双联系”制度,探索建立代表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结对子”机制。围绕“铸牢”主题,精心设计代表小组活动,鼓励代表跨行业、跨区域开展联合调研。加强代表履职培训,提升其政策宣讲、矛盾协调、凝聚共识的能力。建立代表建议“绿色通道”,对涉及民族团结、民族发展的重点建议进行重点督办。三是在提升宣传效能上再求突破。大力推广“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培养善于运用网络发声的代表和工作者。四是在打造实践品牌上再探新路。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师市“两区联动、一圈四链”经济建设战略中,融入“景城一体、三城同创”城市建设中。着力培育和打造1-2个具有五家渠辨识度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或工作品牌,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形成以点带面的辐射效应。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五家渠市人大常委会将在师市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依法履职,实干担当,为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生动局面贡献更多的人大智慧和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