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蔡敬玉 王泽)近日,军户农场一对夫妻因生活琐事争执升级,冲动之下前往农场综治中心要求离婚。然而,在综治中心“花儿”调解室内,这场婚姻危机却悄然逆转。调解员以法为纲、以情为脉、以理为桥,经过近两小时的耐心疏导,夫妻二人最终放下隔阂,捧着调解室准备的玫瑰花与礼盒携手归家,并约定共赴岳母家品尝大盘鸡,重塑亲情纽带。这一温馨场景,正是“花儿”调解室深耕基层治理、巧解群众心结的生动缩影。
一、品牌赋能:“枫桥经验”的本土实践
为破解家事纠纷“情理法”交织的复杂难题,军户农场司法所立足本土实际,创新践行“枫桥经验”,打造了“花儿”调解室家事纠纷特色品牌。调解室以“和”为核心理念,融合地域文化特色,通过“倾听+疏导+劝解+回访”全链条工作模式,将法治刚性与人情柔性有机结合,构建起基层矛盾化解的“第一道防线”。
1. 防患未然:“护花使者”守护家庭安宁
针对家事纠纷隐蔽性强、易升级的特点,司法所联合妇联、民政、公安等部门建立“护花使者”服务队,打造“联合预警—主动介入—多元帮扶”闭环机制。一方面,发挥连队、社区网格员、“法律明白人”的“熟人优势”,精准摸排矛盾苗头;另一方面,整合各部门掌握的群众诉求信息,对家事纠纷高风险群体开展动态研判。例如,民政部门在办理协议离婚时,会引导当事人至司法所免费领取离婚协议书,并由专职调解员在此环节开展前置调解。2024年以来,该机制已成功预防了8个家庭因冲动而选择离婚。
2. 温情调处:“一朵鲜花”传递司法温度
“花儿”调解室突出女性调解员耐心、细心、亲和的优势,在纠纷化解中注重情感修复。调解成功后,司法所与妇联联合开展“以花之名·关爱女性”回访活动,为女性当事人送上鲜花与伴手礼,以微小仪式巩固调解成果,传递人文关怀。此外,调解室创新提炼“四步调解法”:一是以温和话语平复情绪,引导当事人理性沟通;二是深入倾听诉求,厘清矛盾根源;三是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释法明理,明确权利义务;四是借助身边典型案例现身说法,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这种情理法交融的调解方式,让当事人既解“法结”又解“心结”。
3. 文化浸润:“法治花儿”唱响和谐强音
军户农场群众对“花儿”民歌耳熟能详,司法所巧妙地将地域文化与法治宣传相结合,创作了《幸福花儿》、《苹果香》(婚姻家庭版)等10余首法治宣传歌曲。这些作品以通俗歌词传递法律知识,引导群众知调解、信调解、用调解。改编歌曲通过抖音平台传播,并在农场各类文艺活动中现场演唱,实现了“以文化人、以歌释法”的倍增效应。
二、成效显著:“小调解”书写“大和谐”
自“花儿”调解室成立以来,累计预防家庭矛盾35件,成功调解各类家事纠纷28起,预防因家暴可能引发的“民转刑”案件5起,为家暴受害者提供法律援助4次,调解成功率达100%,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连、矛盾不上交”。其成功关键在于:一是以“家和文化”凝聚共识,通过赠花、回访等举措增强群众认同感;二是以“多元协同”汇聚合力,司法行政、妇联、民政等多部门联动形成共治格局;三是以“品牌效应”提升影响力,使“有纠纷找花儿调解”成为群众首选。
三、未来展望:让“家和”之花绽放基层
下一步,军户农场司法所将持续深化“花儿”调解品牌建设,通过专业培训提升调解员的法律素养与沟通技巧,推动调解工作从“化解矛盾”向“培育和谐”升级。同时,拓展“线上+线下”普法渠道,探索“调解+心理疏导”融合模式,进一步筑牢家庭平安根基,为辖区和谐稳定注入更加坚实的“她力量”。
一束玫瑰化解干戈,一首花儿唱响和睦。军户农场“花儿”调解室以法治为基、情理为桥、文化为韵,正用一次次有温度的调解,守护千家万户的幸福灯火,在基层社会治理的画卷上,绘就一幅家和万事兴的生动图景。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