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棉收购与加工进入关键阶段,因气候原因,造成棉花脱叶效果不佳,给籽棉收购秩序维护和新棉加工质量保障带来挑战。为有效应对这一情况,第六师市场监管局迅速行动,聚焦“收购-加工”全流程关键节点,组建棉花检查工作专班,深入辖区各棉花加工企业,对收购现场、检验室、加工车间及仓储堆放情况开展全方位、深层次检查,精准把好收购加工各关键环节,全力降低污染棉对棉花质量的影响。
在“收购关”把控上,工作专班双管齐下筑牢防线。一方面,针对脱叶不佳可能造成的污染棉问题,重点核查企业是否存在收购超水超杂棉的违规行为,同时严厉查处压级压价、抬级抬价等扰乱市场秩序的操作,从源头阻断不合格棉花流入后续加工环节;另一方面,现场检查企业信息公示情况,要求在显著位置清晰展示籽棉收购价格、诚信经营承诺书及加工追溯流程,让棉农实时掌握关键信息,充分保障其知情权与监督权,确保整个收购过程公开透明、合规有序。
在“质量关”守护中,执法人员以 “一试五定” 核心制度为根本,结合当前籽棉质量管控需求,进一步细化检验标准与要求。每到一家企业,都深入检验实验室,现场核验新棉水分、长度、马克隆值等关键指标的检测流程,逐一查阅检测数据记录,仔细核对数据真实性与完整性,坚决杜绝虚假检测、数据造假等情况,从加工环节守住新棉质量底线,有效筛选剔除污染棉及其他不合格棉花,保障出厂棉花品质。
在“管理关”突破上,针对棉花存储混乱、异性纤维混入两大管理难点,明确企业需依据“一试五定” 检测结果,对不同批次、不同等级的棉花实行 “分级分垛、分类标识” 管理,在每垛棉花旁清晰标注品质信息,避免出现混等混级问题,确保同批次棉花质量一致性;同时,将 “三丝”(异性纤维)管控作为重点,指导企业优化分拣流程、加强人员培训,最大限度减少 “三丝” 对棉花质量的污染,提升棉花加工整体品质。
截至目前,六师累计收购籽棉75.19万吨,加工皮棉5.03万吨,第六师市场监管局已累计检查棉花企业55家次,发现问题 24 条,完成整改23条,1条正在整改中。师市市场监管局棉花公证检验实验室同步高效推进检验工作,累计完成新棉公证检验3.36万吨。下一步,第六师市场监管局将进一步强化常态化监管机制,确保新棉收购加工市场始终规范有序,切实维护棉农合法利益,为师市棉花产业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海一博供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