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嫣)今年以来,第六师五家渠市司法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鲜明主线,聚焦职能职责,强化思想引领,创新工作举措,取得了积极成效。
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思想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专题讲座、书记讲党课、“支部+支部”共建等丰富载体,采取“线上+线下”“集中教育+日常自学”的多元学习模式,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不断深化示范引领效应。巩固拓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成果,不断凝聚各族群众思想共识,让党建成为民族团结的“红色引擎”。
以“N+普法”为核心,组建“志愿”普法工作队,探索特色普法路径。一方面,整合连队(社区)宣传阵地,实现法治设施全覆盖,精心打造法治公园以及景区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将普法重点聚焦于边境群众和青少年群体。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新媒体矩阵优势,通过公众号定期推送法律知识,制作形式多样的宣传产品。组织基层力量,借民族节庆、调解走访等有利契机,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法律法规和民族政策。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民族团结元素融入矛盾纠纷化解全过程。创新运用依法调解、联动调解、自治调解、民俗调解、双语调解等多元调解方式,实现普法与调解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达到“普调”双赢的良好效果。为提升调解工作质效,师市司法局高度重视调解员队伍建设,定期邀请工作经验丰富的司法行政工作者、资深律师等,通过集中授课、研讨交流、案例评析等形式,开展法律政策、专业知识和调解技能培训,充分彰显了人民调解在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真正实现了以人民调解促和谐,助推民族团结“一家亲”。
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深度融合,把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视为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保障全县和谐稳定的民心工程与暖心之举。通过全方位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全力畅通各族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借助座谈会、12348热线等多元途径,广泛收集各族群众的意见建议,深入梳理研判合理诉求,切实把群众的“问题清单”转化为“履职清单”。依托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及网络服务平台,在各个连队(社区)精心搭建集法律宣传、咨询解答、纠纷调解、法律援助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全面实现一连队(社区)一法律顾问的全覆盖,积极开展“公证减证便民提速”活动,主动为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提供预约服务和上门服务,让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零距离”的法律服务,有效解决各类法律难题,实现公共法律服务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