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师生态环境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2024年,在师市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师市司法局的支持指导下,师市生态环境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第六师五家渠市法治政府建设重要举措分工方案(2021—2025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坚持依法治污,不断推进师市生态环境工作法治化进程。现将2024年生态环境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以系统理论为指引,加强组织领导,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一是严格落实第一责任人法治建设责任。党组书记对法治建设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严格落实定期集中理论学法制度。充分利用局党组会议、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局务会议等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共组织传达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法律法规学习等23次,其中专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1次,党组会议传达学习9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传达学习10次,局务会议传达学习3次。二是完善法治建设工作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制定并印发《师市生态环境局行政处罚集体审议制度》,结合工作实际,对行政处罚案件实行分级审议,强化行政执法内部监督,确保依法行政。三是积极参加各类法治培训。组织100余人参加生态环境部、兵团及师市组织的近40个培训班次,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系统依法行政的能力水平。新申领执法证件考试通过率100%,持行政执法证人员按规定完成依法行政网络法治培训,参加培训率、培训完成率、考试合格率均达100%。四是顺利完成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各项任务。一方面,主动对接、明确划转行政执法职权范围,经司法局合法性审查,已通过师市党委上会研究。另一方面,遵循“大稳定、小调整”原则,按要求安排执法人员下沉至开发区、就近团场工作。积极履行自然资源领域行政执法职责,与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开展违法问题查处,2024年共查办7件问题线索。
(二)以依法行政为抓手,强化依法治污,确保生态环境工作法治化。一是全面落实法治督察反馈问题整改。2024年师市法治督察共反馈5个问题,师市生态环境局第一时间针对问题逐项梳理,召开法治督察问题整改专题会研究部署整改工作,抓实问题整改,5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取消“前置条件”和“兜底限制”,严格落实环评并联审批要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时限从原来的20个工作日和15个工作日再次压缩至14个工作日和7个工作日内,审批时限提速实现了质的飞跃。完成环评审批66个,其中报告书10个,报告表56个。三是推进公正执法,确保行政执法合法合理。每季度动态调整、公示行政执法“正面清单”企业,实行分类监管、差异化管理,守法企业无事不扰。积极科学适用《免予处罚事项清单》,全面适用自由裁量制度,坚持包容审慎执法,整改为先、处罚次之。2024年依法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7件,罚款同比下降400余万元,办理免予行政处罚案件3件。四是严格落实“三项制度”,及时通过政务网公布执法机关权责清单、执法依据、执法人员信息等内容。2024年,共公示信息29条(次),其中行政执法信息9次、行政执法决定17条(次)、生态环境行政执法“正面清单”3次。五是积极开展行政处罚案件审查、评查,2024年行政处罚案卷均完成案件审查、兵团生态环境局及生态环境部案卷评查。六是克服“怕当被告、不敢应诉”的畏难情绪,积极出庭应诉五家渠蔡家湖天利纸业行政补偿纠纷案,经法院二审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2024年生态环境局无行政复议案件。
(三)以社会参与为导向,加大普法宣传,营造法治化良好社会氛围。一是加大普法责任制落实力度。依托“六·五”世界环境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各部门、团场积极参与,开展形式多样、覆盖面广的专题活动,通过邀请职工群众代表线下参观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展板讲解、有奖问答等方式,覆盖师市近5万名职工群众、师生,切实提升全民生态环境法治意识。二是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执法人员强化日常指导帮扶,联合辖区企业举办师市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66家企业环保负责人共120余人参加,提高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创新法治宣传方式,定期通过微信公众号、五家渠TV等线上媒介宣传环保科普知识、行政处罚典型案例,打造师市生态环境法治宣传线上阵地,全年共发布普法信息6条。四是常态化开展内部培训,提升行政执法改革实效,提高执法人员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领域执法水平,全年开展集中授课7次。二是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邀请近10个部门参与,近200人观摩,通过“实战练兵”的方式有效检验了师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师市各部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水平。
(四)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及时回应关切,切实保障师市职工群众生态环境权益。一是主动担当作为,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及时登记、转办并监督相关部门信访投诉办理情况,所有投诉问题查办情况及时反馈信访人,落实信访件闭环管理要求。二是注重初信初访,深挖信访职工群众的诉求,坚持本级问题本级化解,不给师市和上级部门添麻烦,切实维护师市生态环境领域信访稳定,2024年生态环境局未发生越级访、赴京访等案件。三是落实纠纷排查机制,强化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坚持将信访纠纷源头排查与执法检查、行政许可审批相结合,将可能引发的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2024年共收到环境信访145件,已办结141件,办结率89%,满意率98%,其余信访件均按时序办理中。
二、存在的问题
(一)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有待提高。部分人员法律专业知识不足,法治素养不高,依法行政能力不强,法治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对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紧迫感不强。
(二)法治宣传和普法教育有待加强。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推进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还有待提高,宣传方式较为单一,存在干得多、宣传得少,职工群众了解不深的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法治理论学习培训,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一是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党的二十大及历次全会精神,严格落实第一责任人法治建设责任,以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为核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化服务意识,转变执法理念,打造法治机关,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二是树牢法治意识,深培“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思想。持续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学习培训,特别是转隶和新招录人员的行政执法能力培训,通过培训、执法大练兵、交叉执法等方式,确保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学习全覆盖,切实提升行政执法人员法治意识、法治素养、法治能力。
(二)强化普法责任制落实,扎实开展生态环境法治宣传。一是创新培训形式,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人员培训,切实提高自身素质和法治能力。深入开展“以案释法”,强化企业经营者环保意识,逐步培育、建立“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思维。二是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法治专题讲座、典型案例公示等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工作,提升企事业单位和师市职工群众法治意识。
(三)全面履行依法行政职责,助力打好生态环境保卫战。一是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使用生态环境部规范执法文书模板,严格贯彻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第六师五家渠市生态环境局行政处罚审议制度》,突出实训、实战、实效与全员、全年、全过程练兵,强化“执法+”组合拳运用,全力提升执法效能。二是抓好重点领域专项执法行动。以“乌—昌—石”区域大气污染帮扶指导和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落实为重点,持续加大专项执法、联合执法力度,推广非现场监管执法,加大在线监测设施弄虚作假、危险废物环境犯罪案件查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