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660600/2016-000119 发布机构 六师五家渠市
文号 公开日期 2016-07-05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第六师五家渠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

发布时间:2016-07-05 15:53:34 来源:发改委 作者:系统管理员 编辑:系统管理员 阅读量:
 

 十三五时期,是师市紧紧围绕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履行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新使命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期、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战略机遇期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纲要确定了20162020年师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 推进转型跨越 夯实发展基础

第一章十二五回顾与总结

    十二五时期,是师市发展史上极不平凡且具里程碑意义的五年。师市上下紧紧围绕争当兵团三化建设排头兵和维稳戍边坚强堡垒的目标,主动把握新机遇,适应新常态,在自治区、兵团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山西省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应对经济下行、投资放缓、产能过剩、市场低迷、体制机制约束等困难和挑战,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主动调整发展思路,优化发展环境,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发展质量,师市经济社会事业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实力基础日趋雄厚。经济总量实现新跨越。预计实现生产总值230亿元,年均增长16.3%,翻了1.2番,人均生产总值6.7万元,超过1万美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7亿元,年均增长24.9%;全口径财政收入15亿元,是十一五末的4.7倍,年均增长36.3%。产业结构实现重大调整。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服务业比重稳定超过农业,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34∶36∶30调整为20∶49∶31。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固定资产投资实现重大突破,累计完成1108亿元,是十一五5.2倍。破除发展瓶颈成效显著。形成了联通师市内外的一横六纵公路网,交通通达能力明显增强;建成了一批满足生产、生活和生态需要的水利工程,供水保障水平明显提升;新增电力装机容量447.3万千瓦。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兵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全社会研发与试验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6%

发展方式深刻转变。产业体系持续优化。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新型工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形成了涵盖三次产业的2个国家级、1个兵团级产业园区和一批团场工业园,园区的产业聚集和带动作用逐步显现。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种植业、畜牧业、果蔬园艺业之比由2010年的58∶20∶22调整为432730;引进培育产值超亿元的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由0.75∶1提高到0.95∶1,形成了棉花、粮食、番茄、葡萄、畜产品五大产业链;高新节水灌溉率由53%提高到94%,综合机械化率由85%提高到96.4%。工业的主导地位更加明显,占经济比重达到39.3%,较2010年提高3.3个百分点。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成效显著,依托六师煤电、六师铝业、梅花氨基酸等骨干企业初步形成了有色金属加工、煤电煤化工、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五大产业,生物医药、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国家级五家渠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工业增加值占全师工业的74.4%,年均增长66%,培育了产值超百亿企业1家,超十亿元企业4家。现代服务业发展强势起步。兵团级五家渠青湖经济开发区累计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投资10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00亿元;商贸物流、旅游会展板块初步形成,一批骨干项目基本建成并逐步投入运营,科教文化园区已完成规划设计。五家渠市和团场城镇服务业快速升级,一批大型商场、集贸批发市场、商业综合体项目建成运营,职工群众购物、娱乐、餐饮等条件明显改善。服务业的税收贡献率达到42.7%。二三产业新增就业岗位6万个。发展手段更加丰富。由主要依靠内部资源和行政手段向更多依靠外部资源和市场、法律等综合手段转变。发展主体更加多元。非公经济迅速崛起,一批新组织、新业态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生力军。非公经济比重由49%提高到74%,招商引资和社会资本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86.2%,占税收比重达到70%以上,占就业比重达到57.8%,非农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由46%提高到73%,畜牧业产值80%以上出自于合作社、专业公司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目标取向更加科学。目标管理考核工作实现了由重点考核经济建设向综合考核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和党的建设转变。

城镇面貌显著改善。特色城镇体系初步形成。五家渠市坚持东联、西融、南接、北扩,迅速扩容提质,兵团新名片首府后花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已成为初具文化内涵和产业支撑的现代军垦新城、环境优美的国家级园林城市、各族职工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团场城镇化快速推进,各具特色,人口快速聚集。城镇化率由50.8%提高到80%。城镇人口由14.3万人增加到29.3万人。城镇规划体系逐步完善,规划对城镇建设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明显增强。城镇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完成投资49.1亿元,是十一五4.5倍,五家渠市天然气入户率85%,城镇集中供热率80%,路网和供水网基本实现全覆盖。城镇管理力度加大、水平提高,加大私搭乱建整治力度,优化发展环境,完成旧城区改造150万平方米,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社区建设明显加强。社会管理实现了由单位管单位人向社区管社会人转变。社区组织由210个发展到353个,实现了团场城镇社区组织、服务机构全覆盖。

人民生活大幅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会形态由农场社会向现代文明的城镇社会快速迈进。产业带动就业效果显著。新增就业6.64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4.34万人次。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多元增收机制基本形成,城镇和连队常驻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940元、15033元,较2010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4.8%14%。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医疗、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8%,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水平进一步提高。累计完成民生投资131.3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92倍。十件实事工程进展顺利。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5.69万户,17万人搬进了设施配套完善的楼房;安全饮水、连队油路实现全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统筹均衡发展,团场实现公办幼儿园全覆盖,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6.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每千人拥有的床位数提高到4.9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产品供给丰富多元。老龄事业进一步发展,建成了老年大学,五家渠市老年活动中心、养老院和一批团场养老和老年文化体育活动场所投入使用;残疾人、妇女儿童、人口计生等事业与经济同步发展。扶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贫困团场由8个减少到1个,5000余人实现脱贫。举全师之力支持北塔山牧场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结束了牧场没有高压电、不通客运班线的历史,牧场面貌和牧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探索和丰富党政军企合一、师市合一体制实现形式取得积极进展,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和履行职责使命要求的治理体系逐步健全。各级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进一步确立,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明显提高,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充分发挥。民主政治稳步推进,人大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创新工作方法,全面履行依法决策和监督职能,推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政协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发挥了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重要作用,为师市经济社会发展、民主法治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群团组织动员职工群众扎根兵团、屯垦戍边,在维护社会稳定、推进三化建设、促进民族团结、加强基层民主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法治师市建设全面启动,司法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各级干部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提升,六五普法工作通过兵团验收,全民知法、用法、守法意识显著增强。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推进。102团梧桐镇、103团蔡家湖镇挂牌设立,完成青湖经济开发区行政职能授权;政府权力清单正式发布,组建了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团场综合配套改革迈出坚实步伐,团场内部政企、政事、政资、政社分开稳步推进。农业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巩固,新型经营主体迅猛发展,农工专业合作社达到451家,实现了从无到有、高速增长,积极推进林权改革,落实面积12万亩。国有企业改革成效显著,国企分类划级全面完成,中基、百花村等资产重组有序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加快,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放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市场准入,取消18项项目审批核准前置条件;全面落实商事制度改革,企业工商登记数量较十一五末翻了一番多。充分发挥融资平台作用,积极运用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公司债、企业债、BOTBT等融资手段,累计融资69亿元。积极推进活畜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落实资金4亿元用于职工畜牧业和果蔬园艺业发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奇台医院医疗集团集团化管理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扎实推进。对外开放程度明显提高。成功举办了新疆兵团绿洲产业博览会。五年累计招商引资到位资金960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7倍,其中利用外资3.1亿元。外贸进出口额达到3亿美元。对口援疆成效显著,一对一结对援助新模式全面推广,三位一体两地统筹的援疆格局初步形成。安排援疆资金7.65亿元实施六大工程10万名职工群众受益。兵地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师市与昌吉州获得国家民族团结兵地共建示范单位;在昌吉州和乌鲁木齐市的支持下,北塔山牧场高压电和乌鲁木齐北京路北延等项目顺利建成;奇台农场与奇台县共建兵地融合经济技术开发区初具规模;严格落实乌鲁木齐城市圈大气联防联控政策;基础设施逐步互联互通,经济和人文交流更加广泛频繁。

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加大。累计投入30亿元加强污染源治理,实行重点企业在线监测,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空气优良率88.4%、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78%、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3%。严格产业准入和环保执法,否决影响环境项目34个,关停排放不达标企业8家,项目环评执行率95%。生态建设力度加大,垦区及沿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带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森林(含特灌林)覆盖率24.2%。严格落实水资源利用三条红线。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进一步推广,单位生产总值能耗3.99吨标准煤,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100%

维稳能力明显增强。人口资源加快优化,维稳基础更加坚实,总人口达到34.32万人,较十一五末净增3.2万人。维稳力量进一步加强,民兵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严防严控三股势力三非活动,深入推进平安师市建设,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干部大接访和打非治违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强化思想意识和法治建设,广泛开展十个一活动,新疆精神兵团精神亮剑精神已逐步成为职工群众的主流价值观。民族团结全面推进,去极端化成效明显,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发展和职工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积极参与地方维稳,圆满完成各项维稳任务,首府卫士作用更加凸显。

十二五的五年,是师市转型跨越步伐最快、城镇面貌变化最大、改革开放力度最强、职工群众得实惠最多、职责使命履行最好的五年,为未来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指标名称

2010

规划目标

执行情况

2015

年均增长(%

2015

较“十二五”完成情况(%

1

生产总值(亿元)

97.5

350

23.4

230.0

66

 第一产业

33.24

60

5.5

42.8

71

 第二产业

34.85

200

34

116.3

58

  工业

24.53

170

38.2

90.3

53

 建筑业

10.32

30

20.4

26

87

 第三产业

29.41

90

23

71.0

79

2

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30.2

26

2.95

31

119

3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3


1

33

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

212

1000

20

1108

111

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27.9

70

20

84.7

121

6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3.14

10

26

3

30

7

城镇化率(%

46

65

70

80

123

8

非农产业从业人员比重(%

46

60

65

73

122

9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99.4

99.7

0.06

99.7

100

10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87.3

91

98

95

104

11

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

0.7

2

23.3

1.6

80

12

总人口(万人)

31

40

38

34.32

85.8

13

城镇登记失业率(%

3.1

3

0

3

100

14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2.58

5


6.64

132

15

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元)

9026

20630

14

17371

84

1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3974

32040

15

27911

87

17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万套)


4.8


5.69

119

18

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万人)

15.1

20

5.78

20

100

19

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

95

98

0.6

98

100

20

耕地保有量(万亩)

265

250

-1.17

249.58

99.8

21

森林覆盖率(含特灌林)(%

23.98

24.15

0.176

24.2

100

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

141.6

170

3.72

170

100

22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0.62

0.65

0.95

0.64

98.5

23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兵团下达


-34.8


24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比重(%


兵团下达


1.35


25

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10


147


26

主要污染物排放(%

化学需氧量

11560

12300

6

16672


氨氮

803.3

803.3

0

633


二氧化硫

7112

9900

39

26625


氮氧化物

1771

2447

38

16837


第二篇 坚持科学发展 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第二章十三五发展环境

我国正在加快融入世界经济、参与全球治理,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逐步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谋篇布局,实施大周边外交战略,确立了新的治疆方略,支持新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为新疆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战略空间。中央更加重视兵团发展,赋予兵团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的新使命,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师市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师市既面临着难得的战略机遇,又承担着履行维稳戍边新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结构转方式、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等重大任务。

面临五个方面的重大历史机遇。一是新使命带来的新机遇。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进一步明确了兵团的战略地位和管理体制,赋予兵团新的使命,要求兵团在事关根本、基础、长远的问题上发力,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兵团发展和履行使命的政策措施,为师市壮大实力、推进各项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指引、强化了保障。二是新常态带来的新机遇。新常态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综合运用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科技手段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由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师市与发达地区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国家实施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重大战略,为师市加快以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为重点调结构转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后发赶超带来了机遇。三是新方略带来的新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治国方略。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了总体部署,中央专题结合履行维稳戍边新使命的要求,对完善兵团党政军企合一特殊体制和治理能力建设作出了顶层设计,为师市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藩篱,加快完善市场体系、健全政府职能、理顺政企关系、依法履行职责使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四是新战略带来的新机遇。中央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明确定位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自治区将积极打造三通道三基地五大中心十大进出口产业集聚区。师市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核心,已从对外开放的末梢走到了前沿,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进一步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构建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新体系创造了大好条件。五是新定位带来的新机遇。兵团党委明确师市要成为兵团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主战场、兵团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和首府后花园,将在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环境提升、民生改善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有利于各种要素向师市集中,为师市实现率先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面临五个方面的压力和挑战。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能力水平不适应。各级干部主动认识新常态、抢抓新机遇、夺取新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不强;面对困难和挑战,顺应大势、把握规律、开拓创新、奋力前行的信心不足,定力不够;思想不够解放,谋划发展观念滞后、方法陈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人才缺失、本领恐慌的问题还十分突出。二是发展基础相对薄弱,竞争压力加大。产业发展链条短、层次低、方式粗放、创新动力不足、竞争力不强、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城镇化质量不高,综合承载能力不足,严重制约了自身优势的发挥;自身造血功能不强,自有财力弱;区域竞争压力加大,面临发展空间被挤压和被边缘化的风险;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发展不均衡、供给不足、水平不高,职工多元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与职工群众的需要还有较大差距;全社会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亟待提高。三是体制机制不健全,发展动力活力不足。政府职能缺失,政企、政事、政资、政社不分的问题较为突出,师市合一体制亟待健全完善;市场体制不健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不充分,以行政命令代替市场手段的现象较为普遍,市场主体数量不多、质量不高、动力不足、活力不强;机构改革、团场改革、国资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需要进一步深化;法治建设任重道远。四是资源瓶颈突出,环境约束趋紧。节能减排任务艰巨;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缺水问题依然存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率不高,面源污染严重;矿产资源配置能力不强;生态环境脆弱,建设保护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五是稳定基础薄弱,维稳任务艰巨。公共安全体系不健全,应急处突能力不强;专业维稳力量不足、实战经验缺乏,职工和民兵队伍能力素质弱化,基础设施和装备保障能力不足,与新形势的要求不相适应;群众联防自保的意识较弱,邪教和非法宗教滋生的土壤仍然存在,一些领域的社会矛盾较为突出,容易被暴恐分子所利用;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第三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统筹推进四个全面为主线,突出履行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新使命,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将六师五家渠市打造成为兵团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主战场、兵团经济发展的排头兵、首府后花园,建成乌昌五地区乃至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文化科教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和优势产业转移承接基地、优质农副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与兵团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二、发展目标

在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以下新的目标。

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到2020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54540。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逐步提升,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1。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五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0亿元,年均增长3.2%。市场消费需求不断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0亿元,年均增长12%。全口径财政收入26.5亿元,年均增长12%。综合实力在兵团保持领先。

城镇发展达到新水平。以人为本的城镇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镇初步形成,一主两副三组团的城镇空间布局全面构建,城镇化率达到88%。城镇规划体系进一步健全,城镇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明显提高,集中供排水、供热、供电、道路、垃圾处理实现全覆盖,公共服务能力稳步提升。五家渠市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智慧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经济总量占师市比重达到57.5%。力争完成2-3个团场挂牌建镇。

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五年新增就业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和连队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75万元和2.45万元。基本形成覆盖各族职工群众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9%以上。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8%,中小学双语教育全覆盖;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8岁,每千人床位数5.5张;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0%。城镇居民住房条件不断改善。贫困人口实现全面脱贫。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生态卫士职能充分发挥,耕地保有量27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5%;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废弃物处理率稳步提高,单位GDP综合能耗明显下降,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7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不高于78立方米,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5%。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兵团下达指标范围内,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继续保持天蓝、地绿、水清、土净的生态优势。

文明素质实现新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全社会诚信体系基本建立,树立一批文明城镇、文明社区、文明单位,职工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文明交往、出行、旅游和网络文明成为职工群众自觉行为。五家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基本完成。政府职能基本健全、加快转变。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法治师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履行特殊使命的法治体系基本建立。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8亿美元,年均增速达到21.7%。力争建成兵团行政效率最高、开放程度最高、发展活力最强、最具竞争力的区域。

专栏2 “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名称

2015

2020

年均增长(%

指标属性


J经济发展

生产总值(亿元)

230.0

400

10

预期性


第一产业

42.8

60

5



第二产业

116.3

180

10



工业

90.3

145

11



建筑业

26

35

7



第三产业

71.0

160

16



一、二、三产业结构

20:49:31

15:45:4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

1108

1100

3.2

预期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84.7

150

12

预期性


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3

8

21.7

预期性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

14.2

16


预期性


城镇化率(%

80

88


预期性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31

40


预期性


J结构优化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1.6

2

预期性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0.62

3.6

预期性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2

6

预期性


科技进步贡献率(%

60

63

预期性


互联网普及率

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

80

90


预期性


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

80

95


预期性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1

5

预期性


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

0.95:1

2:1

预期性


民生保障

总人口(万人)

34.32

40

预期性


城镇棚户区改造(万套)

2.48

0.6

预期性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99.7

99.8

约束性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95

98

约束性


国家通用语言教育覆盖率(%

100

100

预期性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11.54

12.2

约束性


城镇登记失业率(%

3

4

约束性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6.64

6

预期性


贫困团场贫困人口脱贫(人)

5100

9491

约束性


基本养老保险率(%

98

99

约束性


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

98

99以上

约束性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0940

47500

10

预期性


连队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5033

24500

10

预期性



人均预期寿命(岁)

78

79


预期性


资资源环境

耕地保有量(万亩)

249.58

274

约束性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公顷)

4870

6000

约束性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0.64

0.72

约束性


单位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

57

40

约束性


城市空气质量好于二级的天数比例

80

90

约束性


水库水质达到三类地表水标准比例(%

70

80


约束性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1.35

5

约束性


森林增长

森林覆盖率(%

24.2

25

约束性


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

170

205

约束性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大于兵团下达指标

控制在兵团下达指标内

约束性


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大于兵团下达指标

控制在兵团下达指标内

约束性


主要污染物排放降低(%

化学需氧量(%

大于兵团下达指标

控制在兵团下达指标内

约束性


氨氮(%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注明:预期性指标是期望的发展目标,主要依靠市场主体自主行为实现,要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制度环境、市场环境、并适时调整综合调控的方向和力度,引导社会资源配置,努力争取实现。约束性指标是在预期性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并强化了师市责任的指标,是师市在公共服务和涉及公共利益领域提出的工作要求,要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利用行政力量,确保实现。带﹤﹥按2015年价格计算,带〔〕为五年累计数。













 

三、基本原则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使命担当。必须始终把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第一责任和根本目标,围绕履行使命布局经济发展、体制改革、社会事业和生态建设,强化的属性,提升的能力,发挥的作用。

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和履行使命的第一手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统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全面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坚持改革创新必须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促进发展的第一动力。健全有利于发挥党政军企合一特殊体制作用、有利于更好履行维稳戍边新使命、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改革挖掘发展潜力,通过创新增强发展动力,通过开放拓展发展空间。

坚持以民为本必须始终把职工群众满意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第一标准。充分调动职工群众推进改革、参与发展、维护稳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各族职工群众成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力量;把维护发展职工群众利益、增进职工群众福祉作为发展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确保职工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坚持问题导向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全面履行职责使命的要求,补齐短板、解决难题、破除瓶颈。

把工作重心、资源要素向重点环节集中,切实增强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坚持依法治理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健全完善有利事业发展、符合师市实际的制度体系,推进法治师市、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把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和履行职责使命纳入法治轨道。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全面贯彻从严治党要求,进一步巩固各级党委的核心领导地位,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升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更好的引领发展、团结群众,为实现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第三篇 坚持创新发展 着力提高质量效益 建设富强师市

第四章 优化结构 打造产业新体系

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坚持调结构、转方式、强基础、拓市场,激活存量与优化增量相结合,着力提高有效供给,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以新型工业为支撑,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由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跃升

一、大力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

(一)构建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按照定位清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各具特色要求,构建产业特色鲜明、主体功能突出、区域协调发展、辐射能力较强的一核聚集、两带提升、多点支撑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新增服务业就业人数5万人,累计固定资产投资700亿元,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60亿元,年均增长16%,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

把五家渠和青湖经济开发区建成服务业聚集发展的核心区。坚持立足乌昌、面向全疆、辐射内地和中亚,依托区位和环境优势,重点发展商贸物流、旅游会展、文化科教三大板块,积极发展金融保险、健康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休闲娱乐等产业,大力提升传统服务业,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商贸物流中心、文化科教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和中华文化传播高地。

依托乌奇公路经济带、甘莫公路经济带,全面提升团场现代服务业水平。东线团场重点发展区域性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第三方物流、特色旅游、特色农产品交易等产业;西线团场重点发展商贸物流、特色旅游、特色农产品交易等产业。

以团场城镇为载体,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依托区位、环境优势和产业、人口基础,培育壮大一批具有比较优势、与生产生活配套的服务业项目,发展各具特色的团场城镇服务业,充分发挥服务业对城镇化建设的支撑作用。

(二)健全服务业发展支撑体系

优化市场环境。围绕乌昌五同城化目标,加快城际多通道建设步伐,为培育服务业市场营造良好的硬件环境。整顿和规范服务业市场秩序,进一步加强服务业市场管理,建立健全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服务业执法体系,保障合法经营,严厉打击非法竞争。

实施项目带动。围绕商贸物流、旅游会展、文化科教、健康服务、信息咨询等产业,大力引进一批实力强、品牌优的服务业项目。强化项目管理,加强协调沟通,确保在建项目顺利推进、高效运营,尽快产生应有效应。积极争取和用好国家、兵团各类服务业发展支持资金,引导市场前景好、辐射带动强、就业容量大的项目优先发展。

抓好载体建设。根据产业定位和发展需要,加快五家渠市区、团场城镇和青湖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配套步伐,提高服务业项目承载能力。加快健全团场城镇和青湖经济开发区管理服务职能,尽快赋予土地、规划、项目审批和财税等方面的管理权限,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为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加大政策支持。加强产业规划协调,建立健全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体系,加大税费、财政等方面的优惠。合理调整用地结构,增加服务业用地比例,对鼓励发展的服务业项目,在土地供应上给予倾斜。制订现代服务业发展指导目录,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服务业信贷规模,支持金融机构和有实力的企业建立服务业产业投资基金,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

健全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作用,进一步加大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力度,及时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健全师团两级服务业发展工作机构和职能。完善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提高统计的全面性、精确性和及时性。支持成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服务业商会、行业协会,积极发挥协会在行业自律、技术创新和交流推广等方面的作用,努力形成政府引导、协会推动、行业自律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机制。

(三)构建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现代物流业。依托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基础,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物流需求,打造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体系。大力引进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加快综合保税区、O2O智慧城、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大力推进互联网+物流行动,培育和发展电商物流产业园,积极发展保税仓储、保税物流和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支持青湖经济开发区和奇台农场、新湖农场、北塔山牧场物流园区建设,鼓励其它具备条件的团场建设物流基地。

商贸流通业。依托青湖经济开发区汽车、皮革、家具、机电、小商品、轻纺、农副产品等大型专业市场,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健全完善城市商业综合体,发展精品百货购物中心和大型超市,支持汇嘉时代、友好商场做大做强。完善城市便民商贸服务功能,突出扶持新模式、新业态,积极发展品牌连锁、特许经营、仓储超市、流通配送、电子商务,支持发展便利店、中小超市等社区商业,培育特色商业街区。突出拓展团场商贸服务,推进万村千乡双百市场工程,丰富团场商业业态。

现代会展业。以恒大国际会展中心、青湖商务区、青湖御园等为平台,培育和引进会展公司,优化会展资源配置,加强疆内外会展机构合作,积极开展各类会展活动。重点申办新疆兵团绿洲产业博览会、中亚文化博览会、丝绸之路文化论坛、中亚商贸高端论坛等国家级、兵团级品牌会展论坛,争取协办中国·亚欧博览会等活动。

旅游业。组建旅游发展投资公司,培育引进旅行社和旅游公司,建设旅游信息咨询和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推进兵地旅游合作,加入新疆旅游产业战略联盟,积极参与环天山千里旅游黄金线建设。重点打造绿色生态观光游、金色沙漠体验游、屯垦历史文化游三大特色旅游,推进旅游业与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结合,实现旅游产品向观光旅游和度假并重转变。成立兵团马术协会,支持赛马先行先试,推进马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依托青格达湖景区、一万泉景区、三台沟景区、葡萄谷、农业科技园区,打造生态旅游示范区。依托马桥故城、唐朝路、土墩子清真寺、大唐北庭城,发展屯垦历史文化游。设立师市旅游业发展引导专项资金,支持旅游业重大项目建设。

金融保险业。完善金融体系。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各类银行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基金、信托、证券、融资性担保公司、金融租赁等金融机构,积极发展互联网金融、绿色金融,形成相互依托、竞争有序、互为补充的现代金融体系。支持金融机构围绕金融创新,改革和完善信贷管理制度,执行尽职免责信贷制度,提高创新活力。积极与央企、上市企业和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合作,共同设立产业发展基金,用好用足财政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和乘数效应。进一步规范金融机构经营行为,开展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加强风险监测预警,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打造统一便捷高效的信用信息平台。发展商业保险,拓展保险市场,促进保险和金融有机结合。

房地产业。科学规划房地产开发空间布局,合理确定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房地产开发建设的速度和规模,满足不同层次人群对高中低档住房的有效需求。积极推进旅游、养老、商业、工业等房地产开发。按照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降低政策门槛,扩大有效需求,畅通供需通道,鼓励房地产企业顺应市场规律,调整营销策略,加快化解房地产库存,稳定房地产市场。探索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把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人口。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和完善房地产建设、交易和物业管理服务体系。

文化产业。全力推进文化科教园区建设。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争取国家资金,大力推进一城三馆一园项目建设。依托一城三馆一园重大项目,积极申请设立国家级文化产业园。积极推动新疆国际大巴扎到内地城市复制发展。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打造具有鲜明兵团特色和新疆地域特色的优秀文化产品。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农业、会展等行业融合,发展文化创意、演艺娱乐、旅游休闲等文化产业,扩大文化消费。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0亿元,占师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将师市打造成为立足新疆、面向亚欧的中华文化传播高地。

健康服务业。依托区位环境优势,引进社会资源,发挥奇台和六师医疗集团作用,积极发展健康服务业。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建立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发展体育产业,不断完善体育产业设施和城镇基础设施,优化资源配置,积极延伸体育产业链,扩大体育产业消费。建设集医疗、康复、养老、健身于一体的健康中心。积极培育一批以体检服务、健康咨询、健康家居等为主要服务内容的健康服务机构。

信息咨询服务业。积极发展大数据产业,夯实信息服务业基础。依托五家渠市智慧城市建设,建立完善的基础性、应用型和公共型数据库,打造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支持发展管理、咨询、设计等工程类中介服务,规范发展会计审计、产权交易、资产评估、检测等经济类中介服务,扶持发展法律服务业。

专栏3  “十三五”重点服务业布局及项目

现代物流业项目:重点推进五家渠经济技术开发区、青湖经济开发区、奇台、土墩子、芳草湖、新湖农场物流园区建设。

商贸流通重点项目:积极推进城市商业综合体,发展精品百货购物中心和大型超市,新建和改扩建105团、106团、六运湖农场、新湖农场农贸市场,完成红旗农场107团物流园、103团甜瓜物流园、新湖百团之星利农商贸综合体建设。

旅游业:建设旅游集散中心,重点实施铁血兵团军事文化体验园、国际游乐园、新疆沙漠旅游基地项目,打造一批风景独特的景区景观。

文化产业项目:加快推进“一城三馆一园”项目建设。

二、着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积极落实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坚持以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扩大工业经济总量的同时,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工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打造特色新型工业化格局。力争到2020年,工业增加值达到145亿元,年均增长11%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工业体系

按照有利于产业聚集、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有利于科学配置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规模扩大、质量提升、效益提高为目标,积极承接优势产业转移,加快建设金属冶炼加工、能源加工、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机械装备、建筑材料六大进出口加工制造基地,大力培育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构建融入和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现代工业体系。

金属冶炼加工。依托六师铝业190万吨电解铝生产规模,大力发展高性能铝及铝合金线、棒、带、管、板、异型材,半凝固态铸造加工铝合金材,高强度铝合金锻件等产品,延伸铝制品深加工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引进一批铝制品深加工和铝产业配套项目,打造全国铝精深加工示范基地和西部最大的铝制品综合加工区。适应钢铁行业发展趋势,推进昆仑钢铁产业升级,重点开发生产特种钢、高强度钢,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能耗,特种钢生产能力达到50万吨。

能源加工。推进新业能化20万吨14丁二醇和现代石油60万吨润滑油项目建设,延伸下游产品,建成具有循环经济特色的化工产业链;依托红旗农场石油资源及毗邻准东石油基地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石化下游产品,努力建成石化下游产品配套加工区。做好大黄山煤矿、梅斯布拉克煤矿、106煤矿产业升级以及奇台、北塔山露天煤矿技改扩建工作,提升煤炭行业开采水平。有序发展煤电产业。推进煤层气综合开发利用,实施煤层气发电项目。

食品加工。依托特色农副产品资源和龙头企业现有加工能力,立足国际大市场,大力发展番茄酱、肉制品、食用油、氨基酸、葡萄酿酒、土豆全粉等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打造绿色食品加工出口基地。支持新中基发挥规模和市场优势,开发小包装制品和番茄红素等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支持梅花氨基酸100万吨玉米深加工产业链项目建设,打造全国氨基酸系列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推进肉食品深加工,突出绿色健康理念,开展牛羊脏器深加工及有生物元素提取的研发,实现畜产品深加工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相结合。积极发展土豆、红薯深加工,重点开发淀粉、全粉系列产品,建成新疆最大的薯类深加工基地。发挥葡萄种植和加工优势,以共青团农场为基地,打造葡萄酒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五家渠毗邻乌昌大型消费市场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饮料、速冻食品、方便食品等快速消费品。

纺织服装。抓住国家大力支持新疆纺织服装业发展的重大机遇,积极承接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纺织服装产业,重点引进和发展技术设备先进的纺纱、针织、服装等项目及配套产业。打造纺织服装产业出口加工聚集区。推进纺织服装企业产品升级和技术改造,提升市场开拓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形成50万锭纺纱、50万件羊绒衫生产能力。

机械装备。积极开拓疆内及中亚、西亚市场,重点发展专用车辆、农机装备、施工机械、矿山机械和风电设备,积极发展新能源车辆产业。支持机械加工制造企业推进技术升级和产品升级,提升师市机械制造业整体水平。

建筑材料。坚持控制总量、提升质量,改造传统建材企业。积极发展高标号水泥、特种水泥及水泥深加工产品,促进水泥行业的转型发展;加快墙体材料产品升级步伐,重点发展免烧砖、新型GRC板等以工业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的生态建材产品。大力支持高效节能新型建筑装饰材料产业的发展,做大做强现有保温、防火、装饰一体板生产企业,推进产业聚集,打造建筑节能装饰材料产业化基地。

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培育新兴产业以及高科技产业,推动重大技术突破,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优化工业结构中的带动作用。重点培育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培育和发展中药提取精制、中药制剂等生物医药产业;支持玉米、番茄、棉籽加工龙头企业研发生物保健品、生化药品、生物疫苗、生物有机肥及生物农药等高附加值产品。支持污水处理、空气净化、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技术研发与装备生产,重点发展节能环保装备、环保材料产业。积极发展新型能源材料、新型铝合金材料、新型化工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依托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和准东疆电外送通道建设,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产业,形成百万千瓦级的装机容量。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源。

专栏4 “十三五”重大工业布局及主攻产品

金属冶炼加工:以高性能铝及铝合金线、棒、带、管、板、异型材和高强度铝合金锻件等产品为主攻方向,主要布局在五家渠经济技术开发区。

能源加工:重点推进新业能化20万吨14丁二醇、现代石油60万吨润滑油项目建设,加快建设一批石油化工产业项目。主要布局在五家渠经济技术开发区、奇台农场、土墩子农场。

食品加工:大力发展番茄酱、肉制品、食用油、氨基酸、葡萄酿酒、土豆全粉等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主要布局在五家渠市、芳新和奇台垦区。

纺织服装:重点引进和发展技术设备先进的纺纱、针织、服装等项目及配套产业。服装产业主要布局在五家渠市,纺织产业重点布局在新湖农场、芳草湖农场。

机械装备:重点发展专用车辆、农机装备、施工机械、矿山机械和风电设备,主要布局在五家渠市、奇台农场。

建筑材料:积极发展高标号水泥、特种水泥,重点发展免烧砖、新型GRC板等生态建材产品,支持发展高效节能新型建筑装饰材料。

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方面:高效利用风能、太阳能,在北塔山牧场形成百万千瓦级的装机容量;生物医药方面:重点发展特色中草药、新型疫苗等;节能环保方面:重点发展生物疫苗、生物有机肥和污水处理、空气净化、固体废弃物回收设备的研发推广;新材料方面:积极发展新型能源材料、新型铝合金材料、新型化工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

(二)进一步优化工业布局

加快完善以五家渠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体,以东线奇台农场、红旗农场、北塔山牧场、土墩子农场,西线芳草湖农场、新湖农场为两翼的梯度发展、分工互补的新型工业空间布局,拓展新型工业化可持续发展空间。

进一步发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引领带动作用,增强高端要素聚集发展能力,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集约高效、生态环保的原则,积极推动工业集群化发展,培育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协作配套体系,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努力打造产业优势明显、创新能力强、品牌形象优、配套条件好、节能环保水平高、产业规模大的新型工业聚集区。推进园区扩容提质,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增强园区综合配套能力和项目承载能力。创新园区管理体制,鼓励有实力的投资者参与园区建设,探索园区公共服务项目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新模式。建立园区的准入和退出机制,提高园区土地利用率和投资强度,实现节约集约发展。力争把五家渠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成为国家级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区和乌昌地区新兴产业聚集区。

有序推进团场特色工业园区和工业加工区建设,立足团场资源禀赋,有侧重的发展相关产业。芳草湖农场、新湖农场工业园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新型建材、纺织等产业。奇台农场、红旗农场、土墩子农场工业园区重点发展化工、机械制造、建材等产业,北塔山牧场工业园重点发展矿产资源加工、新能源等产业。积极推进芳草湖农场、新湖农场、奇台农场、红旗农场等团场工业园升格为兵团级工业园区,将北塔山牧场建设成兵团新能源产业基地。

(三)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坚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科技和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企业重组、质量品牌建设、两化深度融合,着力化解过剩产能,推动工业经济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由增量扩能为主向激活存量与优化增量并举、由初级产品向终端产品、由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由高消耗高投入向集约型循环型方向转型发展,推进产业结构高端化、发展方式循环化,促进工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步伐,积极引导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力支持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产学研示范基地建设,提高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和科技创新水平,促进企业产品升级和产业链延伸。整合园区企业研发力量,建立和完善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提供更好的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到2020年,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及兵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

加快两化融合步伐。大力发展互联网+制造业,以煤炭、电力、冶炼、化工、纺织、食品为重点领域,以提高研发设计、生产过程、生产装备、经营管理信息化水平为目标,深化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集成应用。鼓励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示范基地和示范工程建设,围绕提升产业创新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和绿色发展能力,推进信息技术向工业领域全面渗透,推动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变。

(四)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引导中小企业进一步优化结构和转型成长,增强创业创新活力和吸纳就业能力。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强化政策支持,重点扶持一批有特色的成长性中小企业做精做强,打造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

推进六师煤电、梅花氨基酸、新业能源、现代石油、昆仑钢铁等骨干企业与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方式配套发展,提高产业关联度和集中度,形成以大企业大集团为龙头,中小企业协作配套,优势突出、效益显著的产业集群。

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政策指导、职业培训、质量检测与认证、设计研发、电子商务、技术标准等公共服务。整合社会资源,完善运行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各类专业化服务机构的发展。推进五家渠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小企业创业园建设,引导中小企业集聚发展。

三、推进农业现代化

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按照四化同步三化协调的要求,以调结构、转方式、提质增效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职工收入为目标,以科技和创新为动力,围绕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升产业化、市场化、信息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水平,增强发展后劲,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到2020年,种植业灌溉面积严格控制在250万亩以内,实现农业增加值60亿元,年均增长5%

(一)优化农业布局结构

整师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布局一心三区。以提高科技含量、创新发展模式、完善基础设施、培育优势产业为重点,加强共青团农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建设,发挥现代农业集成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建设西线垦区棉畜规模农业示范区、中线垦区城郊高效农业示范区、东线垦区粮畜特色农业示范区。

按照稳粮、优棉、强果、增畜的思路,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到2020年,种植业、果蔬园艺业、畜牧业结构调整为272350。积极发展现代种植业。按照稳粮、优棉、增饲草、强特色的思路,优化种植业结构。粮食面积70万亩,棉花面积70万亩,饲草面积40万亩,特色经济作物20万亩。实施种植业良种良法、农机农艺、机采加工提质增效系统工程。全面开展农作物整建制高产创建,示范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把畜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和发展重点,采用工厂化养殖、公司化经营模式,重点发展肉羊肉牛,稳步发展猪禽,积极发展奶牛。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270个,主要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80%以上。牲畜存栏量达到250万头(只),年均增长15%。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5万吨、5万吨和10万吨。加快发展现代果蔬园艺业。以优品种、强基础、拓市场、树品牌、增效益为抓手,重点发展番茄、葡萄、西甜瓜、蔬菜、食用菌等,园艺业面积稳定达到40万亩。

专栏5  “十三五”期间现代农业重点工程

种植业:建设优质棉基地70万亩、优质粮食基地70万亩。

畜牧业: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基地(场)270个。

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40万亩。

农业服务体系:新建标准化农机库区5个。

(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推进农业产业化。坚持完善体系、培树龙头、发展基地、健全机制,加快形成粮油、棉花、番茄、葡萄、畜产品和特色果蔬六大产业链。按照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相对集中、优质高效和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围绕产业链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积极围绕良种繁育、饲草料加工、冷链物流、技术服务等产业化薄弱环节,培育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现有龙头企业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增强研发创新和市场拓展能力,尽快做大做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按照产业共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要求,建立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社和职工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基地、龙头企业和合作社之间以资本为纽带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强化信用体系建设,严格违约追责,维护订单合同履约的严肃性。完善农产品营销网络,加强仓储物流体系建设,建设区域性农产品市场和产地市场;支持生鲜农产品直供直销网点建设,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推进生产者与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宾馆饭店、学校和企业食堂等直接对接,形成稳定的农产品供销关系。农业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1

推进农业标准化。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健全以师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为骨干、团场农产品质检站为基础、基地速测点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和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团场认定,着力创建知名品牌和驰名商标,打造农产品公共品牌,扩大品牌农产品生产规模,提升市场竞争力。

拓展农业发展空间。促进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根据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农业资源和城镇功能定位,重点发展集采摘、观赏、科普、民俗为一体的农家乐农业文化游,建设一批休闲农业示范点、示范区。加强休闲观光农业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原连队居住区转型发展,着力开发多功能、体验型、创意性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形成政府引导、职工主体、社会参与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新格局。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开展农业对外合作,引进境外农业核心技术、优质种质资源、先进种养模式,培育农业跨国经营企业,建立农产品国际产销加工储运体系,开拓农产品国际市场,提升农业对外开放水平。

(三)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统筹规划、分工协作、多元投资、集中投入、连片推进、分步实施、注重实效,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建设规模、标准、布局、进度,按照渠道防渗化、灌溉智能化、道路砂石化、条田林网化、土地优质化、产出高效化的标准,以现代农业示范连建设为载体,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新增高标准农田40万亩。

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坚持以市场为手段,以效益为目标,以科技为支撑,以葡萄作业全程机械化为突破口,推进高效设施农业、畜牧、特色林果生产全程机械化。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6%

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坚持典型引路、集成示范、注重效益、逐步推广,集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装备,提升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标准化水平。积极发展互联网+”农产品营销模式。完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提升信息采集、监测预警、行业监管、业务协同、指挥调度能力,提高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四)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在种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信息农业等领域,运用云技术、物联网、3S等技术,推动设施农业种养、精准灌溉控制、农畜产品质量可追溯、智能生产管理、贮藏保鲜物流等方面的创新。加大精准农业六项技术和种植业、畜牧业、园艺业三个十大主体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机制,整合农业科技资源,推进重大技术推广全覆盖,推进科技与产业、专家与农户对接,促进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深入开展农业科技入户工程。

大力推进种业发展。实施种业创新繁育计划,整合种业资源,建设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棉花、玉米、小麦、马铃薯、西甜瓜、肉羊等良种繁育基地;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打造一批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现代种业企业。实现农畜产品优势产区良种全覆盖。

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实施现代农业人才工程,引进和培育农业产业科技创新团队;积极培育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经纪人等经营服务人才,发展壮大农业科研、技术推广、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人才;加快培育与发展现代农业相适应的职业农工,全面提高职工素质。

(五)完善农业保障措施

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建设、创新机制,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围绕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业气象信息、人工影响天气、农产品质量监管、农产品加工流通、农机化、职工教育培训等公共服务。

加强农业政策和资金支持。完善惠农资金分配、使用、监管,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取得实效。进一步加大畜牧业、设施农业、龙头企业和示范合作社、农业标准化等领域的资金扶持力度。创新惠农资金支持方式,采取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放大投资效应。强化农业金融保障。推广承包经营权和活畜抵押贷款,探索职工合作社质押担保贷款、互保共保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贷款支持,重点满足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销售以及生产性、季节性和临时性资金需要。探索建立职工合作社信用评级制度,将符合产业导向的职工合作社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办农业保险,探索建立职工合作社保险新模式。

四、做大做强建筑产业

坚持抢抓机遇、创新体制、提升水平、拓展市场,做大做强建筑业。到2020年实现增加值35亿元,年均增长7%

培育壮大建筑业市场主体。推进企业资质升级,通过重组、兼并、联合等方式,培育2家一级资质、3家二级资质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新型建筑企业集团。引导企业以建筑体系集成化、生产标准化、施工机械化为重点,加大科技投入,广泛使用先进、适用的新装备、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提升建筑施工水平。支持专业承包企业做精做强。鼓励施工企业设立劳务公司,积极推进资质单一的小型施工企业转型发展,培育建筑劳务企业,逐步形成一定规模的劳务输出市场。优化建筑行业人才发展环境,引导建筑企业制订人才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激励机制;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强从业人员岗位培训,新增工程技术人员3000人,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95%。支持企业增强工程承揽能力,提高本地市场占有率,积极拓展外部市场。

整顿规范建筑业市场秩序。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监管能力,严格市场管理。进一步完善建筑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和黑名单,促进市场主体优胜劣汰。严格执行招投标法,加强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严厉打击围标、串标等违规违法行为。强化建筑业合同管理,支持违约追责,严厉打击违法分包、转包、挂靠等行为。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完善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落实参建各方主体责任和监理企业监理责任。健全工程监理管理体系,提高监理人员综合素质,严厉打击监理企业和监理人员不作为、乱作为等损害业主和施工单位利益的行为。坚持完善制度、规范市场、提升能力,不断提高工程质量检测水平。大力推进工程质量行为标准化和实体质量控制标准化,完善企业质量保证体系,落实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责,深入开展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争创一批自治区优良工程,消除影响建筑使用功能的质量隐患,杜绝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

第五章 夯实基础 拓展发展新空间

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与维稳戍边新形势相适应、与经济发展新要求相符合、与满足人民生产生活水平新期待相配套,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兵地共享、保障有力要求,重点加快水利、交通、能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矿产资源,努力破除发展瓶颈,拓展发展空间。

一、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

牢固树立水资源是首要资源的理念,严格执行水资源三条红线,坚持以水定规模、以水定发展,严禁水土开发,深化水管体制改革,构建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水资源支撑体系。

提升供水保障能力。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统筹规划水资源开发利用,加快骨干调配水工程建设,推进大型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重点实施支斗渠防渗改建、节水灌溉、工业园区供排水、现代化灌区建设、参与自治区重点水利项目建设等五大工程。统筹外调水和再生水配置,积极争取水资源,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结构,推进水资源向高产出、高效益行业优化配置,农业用水比重降低到89%以下。加快推进城镇和园区供水工程建设,优化供水布局,建立安全、稳定的供水系统。到2020年,师市水资源可利用量保持在11亿立方米以上。

提升抗旱防涝能力。坚持防洪与抗旱并举,完善师团两级防汛指挥调度系统,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对现有河道进行综合管理,疏通防洪通道。重点实施河道治理、中小水源建设两大工程。

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水资源统一管理机构,全面推进水资源和涉水事物统一管理。制定水功能规划,强化水功能区管理。建立较为完善的政策、法律支撑体系,全面提高依法治水能力和水平。

专栏6   “十三五”水利建设项目

水资源配置及供水保障工程:新建水库2座,对3座水库进行清淤;对五家渠水源地进行保护;实施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提升饮水安全保障能力。

防灾减灾工程:对1座病险水闸进行除险加固;实施师市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农田水利建设:基本完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新建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5万亩,升级改造节水灌溉面积15万亩;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二、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助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坚持统筹规划、适度超前、协调推进、建管并重,着力推进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提升交通通达能力。构建结构合理、联通周边、通达连队、安全畅通、便捷绿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加快互联互通、便捷高效的交通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内部交通网络,提高路网等级和通达深度;改造提升甘莫公路,推动建设五家渠-梧桐镇、甘莫公路-共青团富强分场等一批重点公路;实施通营连公路改造、危桥加固和安全保障工程;争取建设103团、北塔山牧场通用机场和神信铁路专用线二期项目;全力构建与一主两副三组团城镇空间布局相适应的1小时交通圈。 加快发展对外交通,全面融入乌昌半小时经济圈;加快推进乌五公路、马桥镇和大东沟至东莫索湾扩建项目,积极争取将乌五高速、乌鲁木齐-五家渠城际轨道交通纳入省级规划并组织实施。新建和改造重点公路534公里、通营连道路860公里。

以构建一主两次五辅的客运交通枢纽为目标,改造提升五家渠综合客运站,加快建设102团、105团、奇台农场等团场客运站。以满足货运需要、提高服务效能为重点,加快推进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团场分中心和配送点四级货运站场建设,新增面积115万平方米。

专栏7  “十三五”期间交通重大工程

公路:改造提升甘莫公路,建设乌五高速、乌鲁木齐-五家渠城际轨道交通、五家渠-梧桐镇、甘莫公路-共青团富强分场、乌五高速(气象局)-甘莫公路、新湖-148团公路、105-新湖总场、共青团农场—蔡家湖镇(103团)-梧桐镇(102团)公路等道路。

交通枢纽:五家渠综合客运枢纽、青湖商务区一级客运站、102团、105团、共青团农场、奇台农场、红旗农场、军户农场等7个站场建设。

其它工程:建设103团、北塔山牧场通用机场和神信铁路专用线二期。

三、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

按照统筹规划、集约建设、资源共享、规范管理的思路,以互联、互通、互动为目标,健全管理机构,完善数据平台,实施宽带六师、无线网络覆盖和三网融合三大工程。到2020年,信息化发展指数()平均水平达65%;广播电视光纤到楼宇覆盖率达85%;有线电视双向升级改造完成率达35%以上。

理顺信息化管理体制。健全完善信息化工作管理机构和职能,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格局。强化政府在信息化工作中的顶层设计、基础建设、协调监管职能,支持运营商提供优质、高效信息化产品,满足职工群众差异化需要。

规划建设互联网数据中心。积极对接天山云计划,主动参与自治区大数据、数据灾备、云计算中心建设,提升数据计算、存储和智能处理能力。积极推进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实施宽带六师工程。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稳妥推进光进铜退网络改造工程。新建区域直接部署光纤宽带网络,已建区域加大光纤化改造力度。主动参与下一代互联网建设,稳步提升IP骨干网及传送网能力。五家渠市家庭互联网接入带宽达到80兆比特/秒以上,团场城镇家庭互联网接入带宽达到20兆比特/秒以上,单位用户平均接入带宽超过100兆比特/秒。

完善无线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引导和鼓励运营商加大4G网络建设,实现4G网络全覆盖和城市、重点城镇居民高速无线便捷接入。探索开展5G网络建设试点。采用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保真(WiFi)等无线技术,进一步提升商务中心、餐饮酒店、产业园区、医院、学校等公共场所的无线宽带接入能力。

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建立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发展的建设管理体制机制,与乌昌地区同步推进、同步完成。加强网络改造和业务创新,以广播电视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为重点,加快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数字化改造、电信网宽带升级、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形成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共建共享、互联互通、业务融合的发展格局。

专栏8  “十三五”期间信息化重大工程

建设互联网数据中心,搭建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实施“宽带六师”、“三网融合”工程。

四、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资源保障水平

加强电源电网建设。重点实施五家渠市、芳新垦区热电联产和奇台垦区电厂等项目。抓住兵团北疆电网建设机遇,依托六师煤电4×36万千瓦和2×110万千瓦自备电厂,争取落实直供电政策,积极参与兵团电力联网工程。强化城镇、园区电网设施建设,优化城市电网布局,全面完成城市电网改造工程;推进农电网升级改造,提高供电质量和可靠性。完成五家渠750kv变电站及220kv线路配送工程建设,新增和改造35kv及以上变电站22座,新建输电线路1335公里。

积极争取矿产资源。参与自治区矿产资源开发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竞拍、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取得探矿权和采矿权。依托产业园区,大力引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类企业集团,通过企业和项目争取资源。支持企业发挥资金、技术、人才和项目优势,争取境外资源。积极争取支持,扩大北塔山煤矿勘查区面积,参与红旗农场石油储藏的勘探和开发。

专栏9  “十三五”期间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电源建设:实施五家渠市、芳新垦区热电联产和奇台垦区电厂等项目。

电网建设:实施城网、农网和园区电网改造,建设750kv变电站青湖商务区220kv变电站及220kv线路配送线路。

第六章 注重创新 培育发展新动力

坚持科技创新助推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创新力度,优化创新发展环境;坚持人才强师市战略,建立健全人才管理和激励机制,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动力支撑。

一、积极推动科技创新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逐年提高财政科技投入占本级财政支出的比例。积极申报国家、自治区、兵团级科技项目,争取资金支持。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研发经费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引导企业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发挥资本市场功能,强化资本市场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形成政府、企业、市场多元投入新格局。

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以增强创新能力为核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科技创新示范园区和科技孵化器项目。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健全科技评价制度,建立第三方科技评估机制,有针对性地引进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完善和落实科技奖励政策,鼓励企业组建科技研发中心。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和交易体系。建立科技对外开放合作机制,围绕师市发展瓶颈和发展需求,加强引智引技,与境内外高效科研机构全方位开展科技合作。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创新与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研发推广现代农业发展、资源高效利用、绿色生态环保、全产业链食品安全保障等技术。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加强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产业、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型煤化工等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突破。促进科技成果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推进人口健康、防灾减灾、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加快建设社会治理创新的科技支撑体系,助力和谐社会建设。

二、着力实施人才强师市战略

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师市战略。师市人才总量达到1.9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5%。

优化人才质量结构。统筹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团场连队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总量充足、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热爱师市的人才队伍。优化重大研发载体的人才结构,推进人才、平台、项目有机结合。组织开展高端创新研发活动,支持企事业单位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博士后工作站、大学生实习基地,引进博士8-10名。依托科技创新园区、各类创新型企业集聚高端人才;围绕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和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打造人才高地,依托人才优势支撑和再造产业新优势。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坚持党管人才,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加快推进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管理体制,开辟人才落地绿色通道。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坚持需求导向,注重在实践中发现、培养、造就人才。创新人才引进机制,采取高薪聘用、股权激励、兼职兼薪、特聘顾问等方式,引导各类人才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技能型人才向支柱产业、重点行业和技术创新领域以及重点开发项目集聚。坚持公开、竞争、择优,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拔任用机制。积极探索知识、技术、专利、管理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有效办法,建立健全与业绩、能力相适应、鼓励人才创新创造、充分体现人才价值、有利于保障人才合法权益的分配激励机制。

改善人才发展环境。营造全社会尊重人才、理解人才、爱护人才、帮助人才的良好氛围。注重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完善创业扶持、投资融资、成果转化等人才服务体系,打造拴心留人的服务环境;建立完善科学规范的决策咨询机制、顺畅有序的协调落实机制、高效务实的督促反馈机制、灵活快捷的信息沟通机制,促进人才环境整体优化;积极为人才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解决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保障、户籍转移等方面的困难。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制定人才工作和优秀人才奖励办法。排除人才流动的障碍和壁垒,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积极拓宽人才创新创业渠道,真正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平台、发展有希望。

三、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按照坚持市场主导、包容创业创新、公平有序发展、优化治理方式、深化开放合作的思路,大力营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发展的良好环境,推动要素资源集聚、共享,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活创新创业主体。实施青年创新创业促进计划,完善制度措施,推动青年创新创业。吸引各类人才来师市创新创业。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训练营等活动,扶持能人创新创业。开展职工群众创业培训,推进人人创业。夯实创新创业载体。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清华科创慧谷、大学生创业园等平台,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重点推广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新模式,为创新创业者提供集工作、网络社交和资源共享于一体的创业空间。营造创新创业环境。示范推广青湖大学生(青年)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管理服务模式,创造拎包入住的工作环境。严格涉企收费,优化法治环境,保护合法经营权,打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办事流程,提高服务效能;推进工商注册登记便利化,加快推进一站式窗口、网上申报、多证联办等措施,降低创新创业门槛,进一步正税清费,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形成良好的政务环境。强化政策引导。制定师市创新创业指导实施意见,加大资金、项目、土地、税收等方面的全方位支持,促进更多要素向创新创业团队和企业配置。完善创新创业投融资机制。加快和完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为金融创新创造条件。积极引入风险投资基金;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支持金融产品创新,强化银行和融资性担保机构合作,探索推出信用、知识产权、股权、订(仓)单等无形资产抵押贷款;灵活高效满足产品开发、企业成长和个人创业的融资需求。强化创新创业公共服务。综合运用项目建设、资金补助、购买服务等方式,建设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企业家、创业能手的作用,探索组建创业指导专家团,支持高校、劳动保障单位成立创业服务指导站,实现创业辅导专业化、常态化。建立健全创新创业相关法律、财务税收咨询和项目评价服务体系,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能力。

专栏10  “十三五”期间创新工程

科技工程:重点实施棉花产业提质增效工程、医疗医药科技创新工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科技示范工程,科技创新人才工程。

人才培训工程:重点实施党政人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城镇化人才建设工程、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名师名医培养开发工程、“双五千”人才储备工程、对口支援人才培养工程。

第七章深化改革 构建发展新体制

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围绕政府职能、市场体系、团场发展、财政财税、投融资、国资国企、产业园区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有效激发发展活力,健全提高有利于充分发挥党政军企合一体制作用、有利于履行职责使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一、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全力推进师市合一。加快团场建镇步伐,力争完成新湖农场、芳草湖农场、红旗农场、奇台农场等团场建镇;健全完善五家渠市及所辖镇政府职能,加快探索推进政府职能向团场和开发区管委会延伸,加快推进师与市管理范围合一、管理职能合一、管理机构合一。

坚持转变职能、提高效能,推进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完成政府机构改革,推进简政放权,完善落实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力争成为兵团审批事项最少、行政效率最高、政府服务最优的师市。健全完善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职能,充分发挥作用。建立师团综合执法机构,推进综合执法,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推进党务、政务、警务公开,健全群众投诉受理机制,建立执法业绩档案,健全责任终身追究制。

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动有条件的经营类、公益类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按照兵团要求全面完成改革任务。

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深化国资管理体制改革。坚持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提升国资监管方式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加强分类指导,整合规模较小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推动国有资本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高新产业、地方金融等四大领域集聚;对公共服务领域的经营性国有资产,通过特许经营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推向市场;对于难以有效发挥比较优势的竞争性行业和领域,逐步退出国有资本。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实现企业经理人市场化选聘,投资经营由审批制向报备制转变。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交叉持股,鼓励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合资合作,支持非公企业参与除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外的国企改制重组,实现互利共赢。优化国有企业股权结构,推进国有企业经营者持股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

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健全财政预算管理体系,构建由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和债务预算组成的有机衔接、完整透明的全口径预算体系。细化师市本级和团场预决算公开内容,建立和完善预决算公开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财政监督,严肃财经纪律。探索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开展中期预算研究和试点。建立健全政府债务规模管控制度和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对债务进行动态管理,及时发布风险预警提示。推进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健全完善师市合一的财政管理体制,提高财政统筹发展能力,科学划分师与市、师与团场、市与镇(区)以及团场内部行政与企业相应的事权与支出责任,建立和完善师市内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充分发挥师市、团镇财政合力,探索重构团场内部责任与支出相统一、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收支体系。进一步强化团场财政管理意识,增强财政预算管理的规范性和严肃性,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推进投融资体制创新。坚持非禁即入,清理规范市场准入限制,制定企业投资指导目录和负面清单,建设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进一步简化投资审批程序,创造良好投资环境。积极推进金融创新,设立五家渠市PPP项目促进中心和扶持基金,积极采用PPP、成片开发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建立创业投资基金和重点产业发展基金,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积极争取世行、亚行、亚投行、国开行等专项贷款,继续用好活畜抵押贷款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充分利用证监会给予新疆、兵团的绿色通道政策,推进企业在证券交易所和新三板上市、挂牌,新增上市企业2-3家。创新融资方式,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公司债券、中期票据,实施金融租赁,发挥小贷公司、担保公司作用。积极引入互联网金融、众筹、P2P、第三方支付等创新型商业模式企业,支持互联网众筹平台开发小微企业、地方特色产业和民贸民品的项目众筹、公益众筹。积极争取再贴现、再贷款新增额度,引导银行机构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支持政策性银行给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组建小额再贷款公司。

推动产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合理设置内设机构。鼓励和引导产业园区建立国际通行的商事登记制度,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扩大开发区政策外延,允许在园区登记注册虚拟企业总部。积极争取师市列为新疆电力改革试点。支持园区探索跨区域合作模式,采取合作共建、整合托管、飞地园区等方式,拓展发展空间。

积极推进价格体制改革。推动价格管理由直接定价向规范价格行为、营造良好价格环境、服务宏观调控转变。推进供水、供热、天然气、电力、交通运输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充分发挥市场决定价格作用。推进政府定价项目清单化,规范定价程序,加强成本监审,推进成本公开,最大限度减少自由裁量权,推进政府定价公开透明。按照污染付费、公平负担、补偿成本、合理盈利原则,合理提高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对污水处理资源化利用实行鼓励性价格政策。全面实行居民用水用电用气阶梯价格制度,推行供热按用热量计价收费制度。对教育、文化、养老、殡葬等公益性服务价格实行分类管理。

三、全面推进团场改革

按照兵团团场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师团实际,坚持有利于履行职责使命、有利于维护职工群众利益、有利于促进团场发展稳定,有序推进整师团场综合配套改革,提升团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健全团场运行机制。以四分开为突破口,强化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健全团场行政职能,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创新民兵队伍建设机制,强化维稳戍边功能。突出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职能,全面落实三重一大、财经领导小组等制度。规范团场行政行为,健全落实权力清单、负面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强化团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健全以团场社会管理办公室-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为框架的社会管理体系,提高团场社会管理水平。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坚持市场主导与行政推动相结合,鼓励引导职工和能人在畜牧业、林果业、特色种植、设施农业、农机服务等领域成立专业合作组织,自主经营。按照团场内部政企分开的要求,成立团场农业公司,支持和鼓励社会资本、龙头企业和职工个人投资成立各类农业专业公司。团场农业公司受团场委托,对团场农业经营性资产以承包租赁、投资入股等方式实现保值增值。进一步巩固团场基本经营制度,着力构建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职工产加销一体化、家庭经营与产业化合作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有序的原则,进一步健全规范职工定额承包地流转。鼓励职工与职工、职工与专业合作社、职工与农业公司之间土地流转,支持职工与产业化龙头企业之间进行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第四篇 坚持协调发展 着力促进协同共进 建设和谐师市

第八章推进城市城镇和团场连队协调发展

按照以人为本、统筹协调、突出特色、因地制宜的要求,坚持健全机制、优化体系、提升质量、完善功能、创新模式,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充分发挥城镇化引领作用

一、优化城镇体系

着力打造城市、重点城镇、一般城镇、中心连队居住区的城镇体系,构建一主两副三组团的城镇空间布局。按照产业聚集发展、设施功能配套、环境优美和谐、文化特色突出的要求和首府后花园的定位,把五家渠市打造成为现代文明、绿色生态、宜居宜业的师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主中心,带动共青团农场、军户农场、六运湖农场、土墩子农场组团发展,充分发挥对全师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坚持健全规划体系、提升建设质量、强化综合管理、完善配套设施,把芳草湖农场、新湖农场打造成为西线垦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副中心,带动105团、106团组团发展;把奇台农场、红旗农场打造成为东线垦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副中心,带动东线垦区组团发展。依托乌拉斯台口岸优势及当地丰富的风、光资源和矿产资源优势,把北塔山牧场库甫镇打造成为独具特色的边陲小镇。

二、加快城镇建设

按照规划引领、质量优先、多元投入、配套建设的要求,加快城市、城镇、中心连队居住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善住房建设体系,不断提高综合承载能力。

五家渠市重点建设北京路北延二期工程、人民路和青湖路北延工程、外环路等市政道路,完善综合管廊和人防工程,规划建设3-4个社会停车场。重点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完成棚户区改造,有序推进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改扩建城市自来水厂,实施五家渠第二水源点建设工程,扩建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新建排水主管网21公里,新建和改造供热设施,加快天然气入户工程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集中供热覆盖率达到98%、天然气入户率达到90%。加快梧桐镇、蔡家湖镇基础设施配套步伐。

芳草湖农场、新湖农场、奇台农场和红旗农场等重点城镇按照城市标准和要求进行建设和管理。一般团场城镇坚持规模适度、合理布局、差异发展、完善功能,打造宜居宜业、特点突出的新型城镇,加快完善城镇道路、供水、排水、供热、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提升城镇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水平。重点支持少数民族聚集团场、边境团场、贫困团场完善基础设施、打造产业体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继续举全师之力支持北塔山牧场发展。自来水覆盖率达到100%,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集中供热覆盖率85%;每个城镇新建无害化垃圾填埋厂,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80%,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32%

进入团场和中心连队居住区重点加强住房建设、基础设施、环境整治、新能源新材料应用、社区管理等,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团连统筹协调发展。突出示范带动,每年打造3-5个中心连队示范点。

合理调控住房建设规模,强化房地产开发管理,积极发展节约型居住区、绿色宜居型居住区和节能省地型住宅。继续推进旧住宅小区改造,加快完成即有居住楼房节能改造、环境整治、违章拆除、设施补建,90%以上的职工群众住上水暖电卫配套的楼房。

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城际、城乡快速公交体系建设,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加大财政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和补贴力度,增加营运车辆,提高公交线网密度和发车频次,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公交车。引导职工群众优先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公共交通出行分担比率达到70%

三、提升管理水平

按照以人为本、依法有序、权责明晰、便捷高效的要求,坚持完善体制、理顺职能、创新方式、优化服务,着力提升城镇管理水平,实现城镇管理和谐有序。

加强城镇综合管理。推进以管理范围、权力清单、责任主体为重点的城镇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城镇管理工作机构和职能,推进城镇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镇规划、建设、运行、执法综合管理体制机制。构建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运用市场化、信息化等手段,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提升规划管理水平。创新规划理念和方法,突出城镇功能定位和文化特色,加强城镇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镇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完善城镇规划体系,加快专项规划编制步伐,推进多规合一;大力推行阳光规划,完善规划公示、听证、专家审查制度,落实规划稽查和责任追究制度,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提升社区管理水平。按照管理规范有序、服务功能完善、治安秩序良好、环境整洁优美、文化生活丰富、人际关系融洽的要求,坚持政府引导、居民参与、健全职能、强化保障,着力建设居民满意的和谐社区。完善社区民主管理体系,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实现城镇居民社区管理全覆盖。推进社区居民自主管理,保障社区居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积极探索具有兵团特色的社区管理服务体制,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社区志愿服务、社工服务、居民自治服务、政府购买服务。积极开展平安社区、文明社区、和谐社区、文化示范社区创建活动。

四、促进产城融合

按照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要求,坚持要素匹配、功能齐备、服务完善,依据城镇区位、规模、资源禀赋,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合理确定城镇产业规划,强化产业扶持和引导,形成符合实际、各具特色又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城镇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相协调、相适应。充分发挥产业园区的平台作用,促进城镇二三产业联动发展。

五、突出城镇特色

按照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依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地形地貌,挖掘当地历史、人文资源,突出城镇色彩、建筑造型、绿化水体等特色,高水平编制城镇特色风貌专项规划。坚持文化内涵与造型功能相结合,高质量建设代表性、纪念性、创意性较强的特色建筑,重视城镇文化广场、主题公园、园林小品、城镇雕塑等特色景观节点建设,形成一批景观优美、风貌各异、各具特色的军垦城镇。

专栏11  “十三五”期间重大城镇建设项目

城镇供水:改扩建城市自来水厂,实施五家渠第二水源点建设工程。

城镇排污及垃圾处理:,扩建五家渠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新建排水主管网21公里。建设垃圾填埋场14个。

城镇供热:改造供热设施,提升供热能力,满足城镇发展需要,集中供热覆盖率达到85%

城镇道路:启动北京路北延二期工程、人民路和青湖路北延工程和外环路等市政道路建设,完善综合管廊和人防工程,规划建设3-4个社会停车场。

棚户区改造:完成8000户棚户区改造任务。

城镇管理:加快推进五家渠智慧城市建设。

第九章推进兵地融合发展

坚持兵地一盘棋,积极探索兵地融合发展长效机制,加快高层推动、区域互动、师团联动,积极推进经济、社会、文化、科技、人才等各方面的交流交融,广泛开展体制机制、资源要素、产业发展、民族团结、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维稳戍边等各领域的合作共建。

体制机制共建。健全完善兵地联席会议制度、重大事项协商制度和兵地会商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重大生产布局、市场体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统筹规划,主动加强发展规划、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衔接协调,加快形成民族团结示范兵地共创、基础设施项目兵地共建、产业发展兵地共促、生态环境兵地共保的合作模式,全面打造兵地目标同向、大事共商、发展同谋、信息互通的体制机制。

资源要素共享。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兵地道路互联互通。参建自治区水利工程,共同研究兵地用水分解比例。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共同勘查奇台垦区煤炭、石油、天然气、石灰石资源。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充分利用的原则,加快农业、教育、文化、医疗、旅游资源的共建共享,使兵地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健全干部交流机制,扩大交流的范围和人数,促进兵地干部交叉任职和挂职锻炼。

产业发展共促。加强高层沟通,顶层设计,共同推动产业规划编制和产业布局。推进兵地产业链相互配套,延长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共同开拓市场,形成规模、技术、人才和市场优势,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快开发建设奇台农场与奇台县共建的兵地融合经济技术开发区,支持有条件的团场共建兵地产业合作区,共同规划、共同招商、共享发展成果,吸引兵地企业、劳动力、技术和资金等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

民族团结共创。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民委、中宣部、统战部《关于进一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意见》,按照活动的总体安排部署和要求,坚持方案共制定、活动共开展、难题共解决、典型共表彰,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兵地共建活动,进一步密切兵地各族职工群众的联系,支持通过结对子、交朋友、认亲戚等方式,加强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共同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开创兵地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联谊、互助常态化工作新格局。

生态环境共治。以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加强工业及生活污染治理。成立区域环境保护专题工作小组,推动建立环境保护工作联系制度、环境监测和信息通报制度、环境保护联合执法制度和环境污染事故应急联动机制,制定统一的区域环境保护标准和要求,联合加强区域生态建设和污染防治,重点推进沙山子水库污水处理和解决上游污水排放问题。设立兵地联合专项环保基金,推动共同监督、执法和应急处理。

维护稳定共担。进一步深化兵地维稳工作顶层设计,完善各类防控处突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维护稳定工作的联动机制,着力增强兵地在思想、规划、指挥、信息、情报、制度、行动等方面的契合度,加强维稳相互配合,社会面联防联控,形成兵地一体、上下联动、合成作战、信息共享、技防互通、反应高效、处置有力的维稳反恐体系,共同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第十章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发挥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作用为着眼点,以建设先进文化示范区为目标,弘扬中华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职工群众文化素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提升文化传播力、影响力和引导力,增强师市文化软实力。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持续深入开展兵团精神、亮剑精神宣传教育,增进五个认同,构筑各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为发展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全面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坚持以先进文化引领社会风尚,强化干部职工群众的诚信、互助、感恩、开放、进取意识和法制观念,鼓励、支持、推广健康文明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居民道德教育,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阵地,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居民把道德准则、道德规范转化为具体的道德实践活动。突出典型示范,推进道德模范、和谐家庭、诚信职工等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用先进典型感染人、引导人。坚持政府引导、全民参与,健全监督管理体制机制,严格纠正、处罚不文明行为。广泛开展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连队(社区)、文明家庭、文明市民(职工)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鼓励支持干部职工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共建共享创建成果,推进五家渠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建设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运营和管理。结合城镇建设和职工群众文化需求,兴建各具特色、功能齐全的新型文化设施及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建设五家渠市图书馆,加强团场、连队、街道、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文化设施利用效率,形成布局合理、方便群众的文化服务网络。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加强文化产品创作和引进,增强供给能力,满足职工群众差异化的文化需求。实施公益演出、文化活动惠民工程,建立长效机制,实现演出和各类文化活动常态化。实施电影公益放映工程,丰富放映片源,年放映电影3000场以上。支持基层和民间业余艺术团体,广泛开展各具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以政府购买、社会赞助等多种形式,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丰富文化产品供给,增强文化传播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加大对爱国题材、兵团题材、民族团结题材作品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实施文化传播工程,做大做强准噶尔时报、五家渠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不断推出具有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节目和栏目,适时组建新闻中心和传媒集团。实施新媒体提升工程,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强重点网站建设,积极推进移动多媒体平台建设,构建内容健康、技术先进、功能完善、使用便捷的信息发布和互动交流新渠道。实施文化人才培养工程。加快培养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文化人才队伍,发现和造就一批群众喜爱、影响力大的基层文化能人和文化名家。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工程,重点发掘丝绸之路、屯垦戍边等文化资源,实现全面保护与有效传承。实施文化交流工程。加强与山西省和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引进、合作举办影响力较大的文艺演出、精品展览、文化培训。打破兵地界限,共办重大文化活动,互相交流演出,增强主流文化的辐射力、影响力。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原则,理顺党政部门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推动文化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深化文化单位内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按照政事分开、单位自主用人、政府依法监管的要求,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采取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酬等办法,实现人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引入竞争机制,积极引进符合发展要求的有实力的企业整合文化资源。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师市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专栏12  “十三五”期间文化重大工程

公共文化:新建五家渠市图书馆、美术馆和7个团场文化中心;改造103团、105团、新湖农场、芳草农场、奇台农场5个团场文化中心;新建12个团场陈列馆。

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项目:实施马桥古城、新渠古城遗址保护和博物馆改扩建工程。

文化产业:加快五家渠兵团级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加快“一城三馆一园”项目建设。

第五篇 坚持绿色发展 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建设美丽师市

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积极推进重点区域污染治理,强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环保投入,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优化各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的新格局。

第十一章加强生态建设

加快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着力实施准噶尔盆地南缘防沙治沙、三北防护林建设重点生态工程。大力实施青格达湖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建设、退耕(牧)还林(草)、植树造林、沙漠植被恢复等生态修复工程,加强荒漠林保护,继续落实退耕(牧)还林(草)、草原生态保护、公益林保护等补助奖励政策。加大林权改革和植树造林力度,进一步提高农田林网化和道路、城镇、连队绿化水平,积极创建兵团防护林整团推进示范团场。稳定和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严格落实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积极引导职工和社会资本参与生态建设,鼓励和支持发展林草产业。认真履行生态卫士职责,严格生态红线保护,加大公益林管护力度,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等违法行为。累计人工造林12万亩,封山(沙)育林50万亩,平原团场实现农田林网化,森林覆盖率(含特灌林)达到25%

第十二章强化环境保护

按照以人为本、防治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原则,建立以保障人体健康为核心、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防控环境风险为基线的环境管理体系。重点污染源100%安装在线监测监控装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巩固在95%以上,三同时执行率巩固在85%以上。

继续落实乌鲁木齐大气污染防联防联控行动方案,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强化源头管理,严格环境准入。禁止新建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生产工艺落后的大气重污染项目,严格限制新建和扩建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项目。实施特别排放限值,大气污染物排放项目实现除尘、脱硫、脱硝等先进技术全覆盖,排放浓度满足国家标准要求。严格控制大气污染物新增排放量。加强城市、城镇扬尘污染综合防治。

实施水环境保护工程。坚持污水治理、清淤还湖、保护湿地、生态修复的原则,加快五家渠市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实施猛进水库清淤和水源地保护工程,推进八一水库污水治理。建立水域生态亲水系统,开展近岸浅水区景观生态性整治、岸线形态修复和绿化廊道建设。实施中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盐碱地治理。重点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水生态文明建设两大工程。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安全饮水普及率达到100%严格水资源三条红线,实施地下水保护和超采漏斗区综合治理,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力争退出中低产田30万亩。

强化农田生态保护,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加大退化、污染、损毁农田改良和修复力度,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支持使用高效、安全、低毒农药,鼓励农作物秸秆还田和过腹还田。加大残膜治理力度,推广标准厚膜和降解膜,减少地膜对土壤的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推进畜牧业减排,强化规模养殖场(区)建设环境准入制度,规范养殖场建设布局,落实养殖污染防治措施,大力推广畜禽粪便沼气化、肥料等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加快发展畜牧业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模式。

第十三章推进节能降耗

鼓励产业集聚发展,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构建循环型体系。引导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装备和新工艺,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缓解资源环境压力。推进电解铝、水泥、钢铁、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开展工业能效对标、能源审计、清洁生产审核和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广泛应用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资源协议、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等新模式,提高全社会节能降耗水平。完善工业能效监控平台,实施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在线监控。抓好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六师煤电、梅花氨基酸、新业能源等企业循环经济示范工作,创建废水、固体废弃物零排放的循环型示范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入驻,实现工业绿色、循环发展。大力实施既有节能改造,加强建筑节能监督管理,新建建筑达到国家节能建筑要求;五家渠市完成既有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加快推进公共建筑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工作。

专栏13  “十三五”期间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重点工程

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实施五家渠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项目。

城镇环境治理项目:加快五家渠市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

环保设施提标改造工程:实施重点企业脱硫脱销除尘工程。加大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等重点减排工程。

生态建设工程:新建防护林12万亩,实施准噶尔盆地南苑防沙治沙、天然草场退牧还草、退耕还林工程。实施25个中心连队整治。

第六篇 坚持开放发展 着力实现合作共赢 建设活力师市

立足发展基础和区位特点,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互利共赢开放的原则,拓展区域合作,深化对外开放,加强资源整合、产业互动、成果共享共用,构筑区域优势互补、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为师市各项事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第十四章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

围绕兵团三通道、四中心、八大进出口产业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师市在乌昌都市圈独特的区位、产业、资源、环境、政策和体制优势,快速推进乌五同城,积极深化兵地融合,努力成为兵团参与自治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主战场,加快实现师市转型发展战略目标,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做出新的更大的成就。

参与建设交通枢纽中心参与乌鲁木齐半小时经济圈互连互通工程。积极争取将六师五家渠市交通布局纳入自治区和乌鲁木齐市交通规划体系,实现与乌市、昌吉州互联互通。推动五家渠市全面融入乌鲁木齐半小时经济圈。积极发展通用航空。

参与建设商贸物流中心。围绕大宗产品和生产要素,加快推进欧亚国际采购交易中心建设,加快发展国际采购、免税购物等业态。依托乌鲁木齐自由贸易区和师市综合保税区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抓住国家大力推进中欧班列机遇,积极与渝新欧郑新欧苏新欧汉新欧等中欧班列合作,引进大型物流公司,积极发展仓储物流,力争成为乌鲁木齐陆路港副中心。

参与建设文化科教中心加快推进一城三馆一园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积极推动大巴扎走出去,参与国家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丝路书香工程,加大中国文化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介力度。大力培育和发展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科技产业区、创新研发基地等创业服务中心。

参与建设医疗服务中心。发挥区位和环境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社会资本,积极发展健康服务业。特别重点发展养老服务和体育服务产业,主动承接乌昌地区的医疗、康体、养老、养生、护理、保健等各方面功能,与乌昌合作共建医疗服务中心。

参与建设八大进出口产业基地依托中国轻纺城、六孚纺织、华春毛纺等,推动企业形成合力,协同走出去,建设纺织服装出口加工基地。依托中基番茄、梅花氨基酸、中粮长城、大罗素生物等农产品加工企业,提升科技含量,延伸产业链,引导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拓展周边国家市场,建设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依托综合保税区和亚欧汽车城,积极延伸电解铝、钢材产业链,努力打造立足新疆面向亚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城;支持机械加工制造企业推进技术升级和产品升级,提升师市机械制造业整体水平,建设机械装备进出口加工集聚区。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大现代农业示范和推广项目投入力度,强化物质装备,推广良种良法,加快农业技术与信息化融合,推广农机物联网技术,建设现代农业示范推广集聚区。依托师市优质农产品基地,健全冷链体系和物流配送,建设以鲜食葡萄、哈密瓜、绿色蔬菜、有机牛羊肉为主的农产品出口基地。依托新中基、梅花氨基酸、中粮长城等农产品龙头企业,重点发展番茄酱、葡萄酒、生物制品等食品加工产业,将产品销往周边国家市场。建设食品加工出口基地。以红旗工业园为中心,借助兵团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共建石油化工产业分支基地;以奇台工业园为中心,建设煤化工工业基地,打造煤炭精细加工产业链;建设进出口能源加工和储备基地。依托五家渠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六师铝业、昆仑钢铁等大企业大集团,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金属制品加工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建设金属制品出口加工基地。

第十五章积极开展招商引资 承接优势产业转移

加强平台建设,创新合作机制,突出承接重点,进一步拓展承接产业转移的深度和广度,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加快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规划体系,优化功能分区、加强九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管理机制,提升园区承载能力。重点打造以五家渠经济技术开发区、青湖经济开发区为主、以奇台、红旗、芳新、土墩子等团场园区为辅的产业承接集中区。

创新合作机制。鼓励产业承接集中区创新发展模式,采取园中园、共管园、托管园和项目合作、贸易合作、交流合作等多种模式共建园区,发展成果由合作双方分享,实施项目产值分算、税收共享。加强与国内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建立产学研示范基地,加快技术成果的引进、研发、推广和产业化步伐。

明确承接重点。坚持有利于产业升级、结构转型,有利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有利于聚集人口、调节结构的原则,以科技含量、环境影响、投资强度、产业效益作为选资标准,把好项目入园关口,重点承接新型建材、生物医药、商贸物流、科教文化、现代物流业等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积极承接金属冶炼、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煤电煤化工等产业链延伸项目。

创新招商手段。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制定完善产业投资指南,建立健全项目储备和滚动机制,增强投资的有效性。进一步创新招商思路、方式,积极探索集群招商、产业链招商、园区合作招商、以商招商等模式,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类招商引资活动。全面搭建招商引资信息网络平台,建立适应经济发展新动态、新模式的信息互动机制。深入推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领导负责制、前期项目跟踪服务制和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制,不断提高服务的主动性、及时性和连续性,确保签约项目顺利实施。实现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800亿元。

第十六章用足用好援疆资源 巩固扩大援疆成果

深入贯彻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第五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要求,坚持长期援疆、长期建疆的思想,紧紧围绕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总目标,履行兵团维稳戍边职责,实施三位一体(就业与产业、教育与人才、基层与基础)、两地统筹(援助地、受援地),援助方总动员、受援地全覆盖的援疆战略,实施维稳能力建设、就业促进、人才培训、文化惠民、一对一帮扶和基层基础能力提升六大工程,争取山西省援疆资金8.5亿元,建设援疆项目50个;培训各类干部人才6000人次,带动就业2万人。围绕增强师市综合实力,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产业援疆工程。抓住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机遇,以合作共赢为目标,以飞地园区为载体,以资本为纽带,发挥山西煤化工技术优势,优化提升师市存量产业,延长产业链;以青湖经济开发区为平台,积极参与自治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五大中心建设,大力发展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产业,打造山西向西开放的平台,实现以产业带动就业,使之成为聚集人口、调节社会结构、内地与新疆嵌入式发展的有效载体。围绕凝聚民心民意,实施教育卫生惠民工程。从教育、卫生这些最直接、最急需的民生问题入手解民忧、聚民心。坚持计划内援助和计划外援助结合,扩大教育卫生援助力量;对师团两级医院、学校实行分层结对援助,省直医院、学校分别结对援助师直属医院、学校,地市级医院、学校结对援助团场医院,实现医疗、教育一对一全覆盖,提升团场医疗、教育服务水平,使基层群众共享援疆的成果。围绕强化基层基础,实施强本固基工程。加强基层组织、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薄弱领域建设,完善团场、社区基层党建活动室,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完善团场特别是进入团场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团场城镇聚集人口的基础;实施体育馆、中小学标准化操场、团场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围绕增强造血功能,实施干部人才援疆工程。按照全方位培训、全领域覆盖、全面提升能力素质的要求,创新培训模式,采取交流挂职、跟岗培训、交流学习等方式,计划连以上干部全部挂职培训,加速师市干部人才的培养,打造一支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围绕增进五个认同,大力实施文化援疆工程。充分发挥山西文化大省和文化产业的优势,量身打造一批反映兵团文化的精品力作;按照打造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示范区的要求,引导山西文化企事业单位在资金、人才、技术、文化创意等方面的优势参与一城三馆一园建设,共同将此项目打造成为立足新疆、辐射中亚的中华文化传播高地、文化产业创新基地和文化旅游集散地,以此促进民族文化交流融合。围绕促进各民族团结,大力实施交流、交往和交融工程。

第七篇 坚持共享发展 着力增进人民福祉 建设幸福师市

坚持民生优先,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优化公共服务供给,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供求平衡、内容丰富、群众满意的公共服务格局,不断改善民生,提升职工群众幸福指数,更好地拴心留人和凝聚民心。

第十七章大力扶持就业创业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引导职工群众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发挥城镇和园区聚集人口、促进就业的主渠道作用,为失业人员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加大团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力度,加快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以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就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落实国家和兵团就业扶持政策,进一步推进五家渠市农民工市民化分担机制,健全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援助,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充分就业,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积极推进全民创业。继续优化登记方式、放松经营范围、放宽登记限制。全面落实创业税费优惠政策,降低创业成本。建立创业扶持资金,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支持创业。加强创业培训,优化创业服务,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重点加快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等创业孵化基地、大众创业服务平台建设。

完善居民收入增长机制。坚持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继续推进职工多元增收工作,加快缩小城镇居民与连队居民、腹心地区与边远团场收入差距。进一步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明显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使职工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十三五末,实现新增就业6万人次,转移团场富余劳动力5万人。累计培训6万人次,其中,岗位技能培训3万人次,创业培训3000人次,其他各类培训2.7万人次。

专栏14  “十三五”期间就业促进工程

新建新成长劳动力专项培训基地14个,新建创业孵化基地9个,新建职工技能创业实训基地8个,新建团场劳务市场建设项目5个。实施“乐享青春、创想未来”大学生、青年创业引领、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三年攻坚计划和少数民族职工群众技能振兴计划。

第十八章 加大扶贫攻坚力度

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大力实施扶贫攻坚五年计划,到2018年,贫困团场和贫困人口基本脱贫,2020年全面巩固提升。

实施精准扶贫,提高扶贫效能。深入推进贫困家庭建档立卡,完善扶贫信息识别系统,实现信息动态精准管理,确保脱贫退出和致贫纳入的有效衔接。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逐连(社区)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力争每年减少贫困人口2000人以上。

推进全方位扶贫,提高收入水平。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支持和社会宣传等方式,积极吸引全社会参与扶贫攻坚活动,构建专项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援疆扶贫四位一体大扶贫格局。重点推进产业扶贫,通过实施原连队居住区功能转型发展,结合贫困团场特点做好产业规划,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依托地缘优势,积极发展城郊特色农业、边境口岸特色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结合民族风情、自然风光和生态农业,发展休闲观光和特色旅游业;依托城镇化平台,发展餐饮、物业、商贸、物流、家政、中介等城镇服务业;依托工业园区,发展农副产品产地初加工,通过培育产业,引导职工进厂务工,扩大贫困人口就业渠道,促进多元增收。把更多的扶贫资金转变为贫困户的股份和产业,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强职工多元增收工作,重点推进贫困团场、低收入人群的精准增收,着力提高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非农经营性收入。依托科技之冬等各类平台,加大贫困人口技能培训,增强就业本领,拓宽就业领域,提高职业收入水平。实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技能培训全覆盖、收入增速不低于全师平均水平。

   加大多元投入,改善基础条件。积极争取国家、兵团和对口援疆资金用于扶贫开发。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制定定点帮扶计划,建立贫困人口帮扶专项资金。加快交通、水利、电力、信息等基础设施和生态工程建设。统筹使用财政专项扶贫、以工代赈、兴边富民、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展等各类专项扶贫资金和项目,集中向扶贫攻坚重点领域和范围倾斜。加强教育扶贫,对贫困家庭的高中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加大对贫困家庭学龄前儿童和大学生的教育补助力度。推进大病医疗保险全覆盖,提高贫困团场医疗服务能力,加强传染病、地方病等防治。执行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贫困人口救助政策,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社会保障范围。

落实工作责任,强化考核约束。健全管理体制。按照不脱贫不脱钩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师团连三级职工增收和扶贫攻坚推进责任,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强化牵头部门和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形成推动扶贫工作的合力。完善职工多元增收和扶贫考核机制。把提高贫困人口收入和减贫数量纳入团场年度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严格考核、落实奖惩。健全贫困团场和贫困人口脱贫成效评估和退出机制,建立科学、透明的贫困监测评估机制,探索第三方独立评估制度。

专栏15 “十三五”期间扶贫开发重大工程

精准扶贫工程:实施到人到户资产收益扶持项目等。

产业扶贫工程: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支持企业到贫困团场投资兴业,建设扶贫项目。

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利、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等。

民生工程: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体育设施建设。

第十九章 完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要求,以增加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加快完善人人享有、可持续、可衔接和基本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积极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提高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保障水平。在有条件的企业逐步推进企业年金制度。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精简归并五险一金。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职业年金制度,推进社会保障卡工程建设,加强信息集成和信息共享,健全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积极推进五家渠市社会保险标准化试点城市建设,在团场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实现社保基金安全可持续运行。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由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社保援助、临时救助9项社会救助加社会力量参与的“91”社会救助格局,为困难群众织牢社会救助安全防护网。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应保全保,并根据经济发展、物价水平合理提高社会救助水平。

推进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推动社会福利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全面推进残疾人、妇女儿童、老龄等事业健康发展。加快推进殡葬改革;加强优抚安置工作;加快发展慈善事业,积极培育慈善组织。

十三五末,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均实现应保尽保,并不断提高保障水平。

第二十章 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打造教育强师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统筹师团义务教育资源,健全完善学区化管理制度,实施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健全落实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推进教育标准化和均衡化发展,提高教育公共服务能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等教育配套工程,加快城区学校扩容提质,适度超前发展。促进兵地教育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兵地教育融合发展机制,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完成3个团场一级幼儿园建设项目,创建一批示范性幼儿园,到2020年,示范性幼儿园达到7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6.5%,普惠性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

推进教育管理升级。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锐意进取、治校有方的管理队伍,营造专家办学的良好氛围,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形成完善的教育教学、后勤、安全等一系列管理体系。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教师培训模式和教研制度,全面提升教师的现代化、专业化水平,名师工程和骨干教师体系建设实现新的突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到2020年,师市教育质量和水平显著提升,一批学校成为有影响力优质教育品牌,区域教育集聚功能得到发挥。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支持五家渠职业技术学校、新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提升质量、扩大规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建立健全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加大企业参与职业学校实训基地、研发基地建设力度,实现校企合作,无缝对接。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广泛开展师团社区职业技能教育,大力实施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实用技术培训工程,提高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

切实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在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确保少数民族教育优先重点发展。实施双语教育,积极推进民汉学生混合编班,鼓励汉族学生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积极承担区内初中班、区内高中班教学任务;开展各种形式的双语知识竞赛、演讲、文艺演出等活动;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民汉共建等活动,增进民族团结,营造有利于双语教学的环境。试行民汉教师交流制度,提高少数民族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鼓励发展高等教育。发挥区位和环境优势,依托文化科教产业园,采取政府+名校+社会资本独立学院办学模式,积极引进知名高校,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逐步创办独立的本科院校,支持兵团党校、警校、商学院等提质扩容,打造五家渠大学城。

专栏16   “十三五”期间教育事业重大工程

加快五家渠完全中学、职业技术学校人才实训楼和团场6个学校室内运动室建设。实施105111社区、红旗农场107社区、奇台农场109110社区、十三户社区、芳草湖农场、新湖农场、五家渠职业技术学校运动场标准化建设项目。

第二十一章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推进健康师市建设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公立医院设置规划,加强卫生资源整合,形成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卫生事业均衡发展。积极推进六师医院创建三级甲等医院,支持奇台医院、五家渠市第二人民医院、芳草湖农场医院做优做强,促进其它团场医疗机构和五家渠市社区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强团场、街道医疗卫生和预防保健机构建设,促进社区、连队医疗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示范推行家庭医生签约制度,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促进职工群众享有优质、便利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普及健康教育,倡导健康文明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通过扶持鼓励、规范引导、公平竞争,发展一批规模适度、质量较高、技术先进的民营医疗机构,民营医疗机构床位数占师市总床位数的15%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以增强服务能力、改善服务质量为目标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力度。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积极探索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等综合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推进院长聘任制、全员聘用制等人事制度改革和收入与群众评价、绩效优劣、贡献大小挂钩的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奇台垦区医疗集团运行管理,完成六师中心医疗集团组建。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逐步实现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提高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以互联网等技术手段统筹区域医疗服务资源,建设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和完善分级诊疗、预约诊疗、双向转诊制度和远程医疗系统,延伸并加强医疗院前和院间服务,全面改善居民就医效率。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管理,建立由群众参与的质量监管和评价制度。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管理,优化工作流程,规范公立医院临床检查、诊断、治疗行为,提高科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充分利用对口支援的良好机遇,加强特色专科创建和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技术水平。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品德高尚、技术精湛、服务优良的医疗卫生队伍。完善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节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2020年,建成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专栏17  “十三五”期间基本公共服务重大工程

新建五家渠妇幼保健院;新建5个团场医院综合楼、12个团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业务用房和青湖路、军垦路、五家渠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工业区、青湖开发区南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第二十二章 开展全民健身 推动体育事业发展

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加快五家渠市综合体育馆、游泳馆等设施建设,推进团场(镇)、社区公共活动场地和体育设施规范化、标准化。加快中小学运动场改造及风雨操场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兴建公共体育设施。统筹师市体育设施资源,推动各类体育设施向社会公众开放,方便群众日常体育锻炼。

提高群众体育发展水平。贯彻实施《全民健身条例》,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促进群众体育健康发展。以团场、社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为重点,深入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拓宽社会体育指导员覆盖面,加强体育运动指导,发挥体育锻炼在疾病防治及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创新群众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大力推广具有兵团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积极推动休闲运动项目,充分调动职工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大力发展学校体育,推进体教结合,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引导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广泛开展青少年健身活动、竞赛交流、科学健身指导和体质监测等服务,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青少年体育的氛围,促进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全面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

增强体育综合实力。加强体育特色学校、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建设,不断提高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提升体育运动后备人才培养水平。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体育活动和赛事,巩固和扩大篮球、速滑等优势项目,提高基础大项和集体球类项目整体水平。积极打造沙漠拉力邀请赛、足球、篮球、马术、垂钓、门球等有吸引力的区域性特色品牌赛事,充分发挥赛事的多元功能和综合影响,提升师市知名度。推动机制创新,调动市场活力,加大投入力度,培育体育消费,促进体育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第二十三章 完善公共安全体系保障公共安全

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加强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建设,严格执行食品药品安全标准,落实食品药品质量追溯制度,形成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安全责任链,让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加强快速检测能力建设,确保重点食品安全监测抽查率达到60%以上、药品监督抽检率达到80%以上。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切实筑牢食品药品安全的基础。建立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风险评估及快速反应机制。

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安全生产制度建设,加强安全宣传教育与培训,建立和规范企业安全生产预防机制。加强安全监管监察能力建设,完善和创新安全监管方式,严格安全目标考核与责任追究。健全协调联动机制,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实行重大隐患治理逐级挂牌督办和整改效果评价制度,突出煤炭、交通、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特种设备、旅游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实现安全生产状况整体好转,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事故总量显著下降。

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加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建设。健全预知、预防、处置相衔接的组织体系、工作体制和保障机制,切实提高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协同指挥、现场处置能力。加快推进消防能力建设,增设消防设施,强化经费保障,提高应急救援保障能力。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加强综合管理,优化布局和方式,统筹安排实物储备和能力储备。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实战演练,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八篇坚持固本强基 着力提升能力素质 当好首府卫士

坚持国家利益就是兵团利益,新疆大局就是兵团大局,紧紧围绕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当好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充分发挥调节社会结构、优化人口资源、推动文化交流、促进区域协调作用,着力推进民兵正规化建设,全面建设平安师市,夯实维稳戍边基础,增强维稳戍边能力,切实履行“首府卫士”职责。

第二十四章加强维稳戍边力量建设

推进体系正规化。积极推进“全民皆兵”,增强“兵”的意识,强化“兵”的管理,提高“兵”的能力,建设一支符合履行职责使命要求的新型职工队伍。推进教育正规化。加强思想教育,引导职工群众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防线、增强政治定力。广泛开展新使命系列教育活动,围绕弘扬兵团精神、“亮剑”精神,充分利用将军纪念馆和团史馆等资源,在干部职工群众中广泛开展“兵”的教育,进一步增强全民“兵”的意识;积极在机关、院校和企事业单位青少年中加强兵团史、六师史教育,进一步增强对兵团事业和使命的认同感和自信心。推进训练正规化。坚持任务导向、战训结合、备勤常态,广泛开展全民性军事训练。按照“三从两严”要求加强实战化训练。推进管理正规化。加强和规范经常性正规化战备管理,修订完善战备预案并加强实战演练。按照保障有力、考核科学的要求,健全完善并严格执行民兵工作经费预算管理、党组织书记民兵武装工作述职等制度,将武装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评,强化党管武装的意识和责任,形成武装工作与经济社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性机制。加强维稳专门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军警兵民”四位一体的戍边体系,强化基础设施和装备保障,加快建立师管面、团控片、连守线、民兵哨所卡点的边境管控网络。

第二十五章 健全完善维稳戍边机制

按照维稳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健全完善维稳反恐处突指挥行动机制。坚持人防、技防、物防相结合,全面防范和重点监控相结合,坚持常态治理和专项严打相结合,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机制,确保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第二十六章 夯实维稳戍边基础

优化人口资源。完善人口政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落实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以城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为抓手,形成优良生产生活环境。充分发挥产业、教育吸纳聚集人口的作用,加大内地大型知名龙头企业的引进力度,支持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整合师市教育资源,积极引进大中专和职业技术教育院校。健全计生服务体系,加大妇幼保健财政支持,提高孕产妇保健覆盖率,降低婴儿、孕妇死亡率,实现优生优育,增强人口素质。

构建嵌入式社会结构。强化房产管理制度设计和政策引导,推进各族群众插花混居、共同生产、和谐生活。重点建设一批示范性社区。

大力支持南疆师市发展。采取飞地经济模式,推进五家渠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南疆师市设立分区,推动青湖经济开发区参与喀什经济特区开发建设,实现共赢发展。加大向南疆地区和南疆师团输送干部的力度,组织和引导师市优秀汉族中青年干部、人才到飞地园区工作和生活。加强民族干部挂职培训平台建设,支持南疆少数民族干部挂职到期留任。

第二十七章加强平安师市建设

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强化社区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一站式、信息化的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全覆盖,全面推行网格化社会管理。健全完善党委领导、行政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支持成立居民委员会、行业协会和科技类、公益慈善类、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发挥社会组织依法自治和提供公共服务的作用。引入竞争机制,大力推广政府购买服务。

强化社会治安管理。加强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网络建设,加快完善师市指挥中心视频监控调度平台和团场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形成动态监控、远程指挥、接警处警等功能为一体的治安网络,逐步实现重点要害部位监控无死角、全覆盖。强化重点人员、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

加强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加快构建大调解大信访格局,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建立社会矛盾联调、治安问题联治、邪教活动联防、社会管理联抓、便民实事联办的五联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共青团、工会、妇联等组织调处社会矛盾的作用。规范信访秩序,保护合法信访,把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纳入法治轨道解决。

促进民族团结。广泛开展五共同一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联系清真寺、宗教界人士和少数民族群众等制度;加强双语教育,鼓励汉族干部群众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建设一支精通少数民族语言、历史、文化的人才队伍,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系列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进兴边富民项目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促进少数民族团场加快发展;着力形成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九篇加强党的领导 推进法治建设为规划实施提供保证

第二十八章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一、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

强化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引领、推进规划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制度,健全全委会、常委会、财经工作领导小组、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等决策和监督机制,完善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提高各级党组织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化、法制化水平。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加强和改进党对群团组织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发挥群团组织联系广大人民群众围绕中心任务建功立业的作用,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凝聚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形成推动规划实施的强大合力。健全完善各级党组织规划实施考核评价体系,强化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落实各项责任。

二、提高党员干部能力水平

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和宣讲工作,不断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理论武装,强化政治定力、规矩意识和纪律观念,增强政治敏锐性、鉴别力和执行力。紧紧围绕十三五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改进提升干部培养、选拔、任用工作水平,推进干部培训常态化、广泛化、专业化,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提高各级干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规划实施的能力和水平。牢固树立作风建设在路上的理念,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吏,持续改进党员干部思想、工作、领导、生活作风。

三、大力夯实基层基础

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书记能力素质,打造一支党性观念强、服务本领强、致富能力强、化解矛盾能力强、廉洁履职意识强的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完善基层党建服务平台建设,提高组织生活效果,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严把党员发展入口关,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加强离退休党员的管理。推进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常态化,不断提升新常态下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各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认真落实《兵团党委关于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实施办法》,进一步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强化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大力支持纪检监察机构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维护党的各项纪律。加快完善惩治腐败和预防腐败体系,强化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惩治的威慑力。健全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着力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反,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规划顺利实施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第二十九章推进法治师市建设

以全面推进法治建设为目标,坚持法治师市、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强化师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制引领,着力改善法治环境,全力筑牢履行三大职责、发挥四大作用的法治基础。

一、健全完善法治师市建设的治理体系

提升民主政治水平。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理师市。健全完善师市合一、团镇合一、区团合一体制下人大、政协工作机制。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权,完善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批评、意见办理程序,加强人大发挥监督职能的工作机制;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支持政协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探索在未建镇团场模拟建立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机制,拓展职工群众参政议政渠道。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依法开展工作。树立职工群众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主体地位,依法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完善法治工作运行体系。加强人大参与重大决策、制定规范性文件的重要职能,完善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公布、备案、审查的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政府、部门、团场的法制工作机构,做到机构、职责、人员三到位,完善法制工作系统,提高依法行政工作水平。稳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公正司法,优化规范司法资源配置,落实立案登记制,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及个人干预。保障和拓展职工群众有序参与司法渠道,提高司法公信力。

二、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的措施要求

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不断推进行政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建立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设定的管理、收费、罚处项目的审查处理机制。以简政放权为目标,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健全推进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政务信息公示等制度。

健全依法决策体制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出台的法定程序,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确保决策科学、程序正当、责任明确,建立健全重大决策贯彻落实的督查制度。重要合同签订必须经过集体研究、专题决定和法律审核。实施政府法律顾问制度,逐步健全以法制工作机构为主体、吸纳专家和律师参加的法律顾问队伍,完善法律顾问咨询体系。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规范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开、亮证、告知、听证、说明理由、回避等程序,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资格管理制度,加强法律培训和考核。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坚决克服有案不移、有案难移、以罚代刑现象,实现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无缝对接。加强机构和职责整合,重点推进城市规划、土地、建设和管理的执法权整合,建立健全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

三、加强提升法治社会建设的基础保障

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落实宪法宣誓制度。健全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制度,强化各级公职人员的法治意识,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能力,把懂法、用法、守法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条件。结合七五普法,大力开展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好法治六进活动,积极推进法治部门法治团场法治社区等法治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发挥法律化解社会矛盾作用。强化法律的权威地位,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加强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畅通依法维权渠道,降低依法维权门槛,引导和支持各族职工群众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加强法治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法治人才引进、培养的体制机制,加强法治工作队伍的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提升法治队伍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建立执法、司法和其他法治工作部门之间的干部人才交流机制。积极发展法律服务业,推进全覆盖的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等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第三十章 健全保障体系 推进规划落实

健全完善规划体系,强化师市十三五规划纲要的统筹引领作用,加快社会、经济各领域专项规划编制,对重大工程项目、产业项目开展可行性研究。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各级规划执行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上下联动、统筹协调推动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针对规划目标任务,编制年度计划,制定路线图、时间表和项目库,强化政策、资金等保障,确保规划有序推进。建立规划实施的考核、评估、督查机制,强化各项责任落实。广泛开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宣传,及时公布规划纲要的进展情况,提高规划纲要实施的社会参与度和民主透明度,加强社会监督。认真开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检查规划落实情况,形成中期评估报告

                       

第一篇 推进转型跨越 夯实发展基础……………………………...1

第一章十二五回顾与总结.1

第二篇 坚持科学发展 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10

第二章十三五发展环境………………………………………..….10

第三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13

一、指导思想…………………………………………………..……13

二、发展目标……………………………………………………..…14

三、基本原则……………………………………………………..…19

第三篇 坚持创新发展 着力提高质量效益 建设富强师市.……...21

第四章 优化结构 打造产业新体系……………………………..…21

一、大力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21

二、着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28

三、推进农业现代化……………………………………………….. 34

四、做大做强建筑产业……………………………………………...40

第五章 夯实基础 拓展发展新空间......................................................42

一、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42

二、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助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43

三、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44

四、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资源保障水平…………….….46

第六章 注重创新 培育发展新动力…………………………….…47

一、积极推动科技创新……………………………………….……47

二、着力实施人才强师市战略……………………………….……48

三、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50

第七章 深化改革 构建发展新体制………………………….……52

一、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52

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53

三、全面推进团场改革 ……………………………………………55

第四篇 坚持协调发展 着力促进协同共进,建设和谐师市.57

第八章 推进城市城镇和团场连队协调发展.57

一、优化城镇体系………………………………………………… 57

二、加快城镇建设………………………………………………… 58

三、提升管理水平………………………………………………… 59

四、促进产城融合………………………………………………… 60

五、突出城镇特色…………………………………………………61

第九章 推进兵地融合发展.62

第十章 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64

第五篇 坚持绿色发展 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建设美丽师市.67

第十一章 加强生态建设.67

第十二章 强化环境保护.68

第十三章 推进节能降耗.69

第六篇 坚持开放发展 着力实现合作共赢 建设活力师市.70

第十四章 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71

第十五章 积极开展招商引资 承接优势产业转移.73

第十六章 用足用好援疆资源 巩固扩大援疆成果.74

第七篇 坚持共享发展 着力增进人民福祉 建设幸福师市.76

第十七章 大力扶持就业创业.76

第十八章 加大扶贫攻坚力度.78

第十九章 完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80

第二十章 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打造教育强师.81

第二十一章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进健康师市建设.83

第二十二章 开展全民健身 推动体育事业发展.85

第二十三章 完善公共安全体系 保障公共安全.86

第八篇 坚持固本强基 着力提升能力素质当好首府卫士.87

第二十四章 加强维稳戍边力量建设.88

第二十五章 健全完善维稳戍边机制.89

第二十六章 夯实维稳戍边基础.89

第二十七章 加强平安师市建设.90

第九篇 加强党的领导 推进法治建设为规划实施提供保证.91

第二十八章 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91

一、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91

二、提高党员干部能力水平………………………………………92

三、大力夯实基层基础 ……………………………………………92

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93

第二十九章 推进法治师市建设.…………93

一、健全完善法治师市建设的治理体系…… ……………………93

二、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的措施要求..…………………………94

三、加强提升法治社会建设的基础保障…………………………..95

第三十章 健全保障体系 推进规划落实…………………………..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