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六师五家渠市经济运行分析
2022年,师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立足新发展阶段,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力推动师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师市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师市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农业生产稳中有进,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小幅增长,消费市场疲软。
经兵团核算,师市实现生产总值426.27亿元,比上年增长2.9%。第一产业增加值78.89亿元,增长8%;第二产业增加值232.82亿元,下降0.9%;第三产业增加值114.55亿元,增长5%。
五家渠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7.49亿元,比上年增长2.2%。第一产业增加值11.10亿元,增长1.9%;第二产业增加值189.02亿元,增长1.3%;第三产业增加值57.37亿元,增长4.6%。
一、农业生产形势较好,棉花和畜牧业带动作用较大
师市农业生产稳中有进,农业总产值186.71亿元,增长8.3%。农业增加值87.24亿元,增长8.1%;畜牧业总产值60.15亿元,增长6.1%。
二、“小升规”带动作用明显,规上工业小幅增长
师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05.23亿元,同比增长1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
三、建筑业产值大幅下降,辖区企业竞争力不强
师市资质内建筑业企业共完成建筑业产值21.95亿元,下降36.6%;完成建筑工程产值19.92亿元,下降39.9%。
四、疫情拖累消费信心,消费需求呈放缓态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19亿元,下降6.1%;批发业商品销售额295.4亿元,增长6%;零售业商品销售额102.26亿元,下降3.4%;住宿业营业额4.85亿元,下降6.8%;餐饮业营业额20.5亿元,下降7.2%。
五、房地产持续低迷,去库存任重道远
师市商品房销售面积5.87万平方米,下降76.6%;商品房销售额2.52亿元,下降71.8%;商品房销售均价(商品房销售额/商品房销售面积)4287元/每平方米,增长20.7%;
六、二产投资项目带动作用大,投资实现稳定增长
2022年,师市固定资产投资128.78亿元,增长10.8%。一产项目投资9.49亿元,下降9.3%;二产项目投资85.77亿元,增长16.4%;三产项目投资33.51亿元,增长4.6%。
七、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
一是师市牛羊养殖户以散户、中小养殖户为主,养殖效益极易影响养殖规模。近年牛羊收购价格保持稳定,而今年养殖成本不断上涨压减利润空间,降低了养殖户的经营信心和养殖意愿;二是生猪产业未形成完整产业链闭环。师市生猪饲养量(期末存栏量+期内出栏量)排名兵团前列,但因目前师市生猪以屠宰加工中低端产业为主,现有产业规模“吃不下吃不完吃不净”目前生猪产能,造成师市生猪产业“大而不强”,主要表现在师市养殖户的养殖意愿易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陷入“猪周期”。
(二)工业
1.部分重点企业增长乏力。因疫情以及环保限产影响,部分重点企业拉动作用减弱或呈下拉态势。
2.产值下降和退库风险企业较多。一是师市规上工业产值同比下降企业为46家,占规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为42.6%;二是师市营业收入不足2000万元的企业共14家,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为13%,这部分企业存在退库风险,需关注企业实际困难。
3.铝价下跌,电解铝产能未充分释放。铝材因市场价格下跌加之受疫情影响库存积压等原因,产量同比下降1%,累计增加值增速下降1.9%,下拉师市规上工业增加值0.3个百分点。
4.建材行业下滑较严重。受疫情影响并叠加房地产下行冲击,2022年水泥、防水卷材、隔热隔音材料产量、商品混凝土分别同比下降37.4%、29.9%、10.5%、9.9%;建材行业增加值下降22.8%,下拉师市规上工业增加值0.3个百分点。
5.工业经济增长后劲不足。2022年,师市规上工业产值突破700亿大关,达到705.23亿元,主要是原有大型企业技术改造,产业升级等巩固了工业经济基础大盘,但产能基本释放完毕,后续如没有大的工业项目支撑,依靠全年升5—10家产值仅2000万元—1亿元的企业,工业经济发展增长很难提升。
(三)建筑业
1.施工理念工艺技术落后。由于自主创新能力弱、施工技术科技含量不高,目前师市企业施工项目以利润率低的建筑工程为主,涉及利润率高的项目较少。
2.建筑业企业工程款被拖欠较多,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导致部分项目不能承揽和正常施工,企业经营面临困难。
3.企业间发展不均衡。产值超亿元的有7家,完成产值16.12亿元,占全师建筑业产值的比重为73.4%;产值不足1000万的有16家,完成产值0.58亿元,占全师建筑业产值的比重为2.7%。
(四)商业
1.批零住餐企业经营压力较大。师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共69家,其中:销售额(营业额)同比下降的有34家,占全部限额以上法人单位的49.3%。
2.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受近年疫情等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剧,就业形势严峻,居民收入减少,消费预期下降,居民加大了预防性储蓄,很大程度抑制了消费需求释放。
(五)房地产
一是房地产刚性需求不足。整个房地产市场处于深度调整中,师市房地产行业仍处于“寒冬”,开发主体信心不足,潜在购房者处于观望状态;二是待售面积去库存慢。截止2022年末,六师商品房待售面积71.18万平方米,增长79.8%。
(六)固定资产投资
一是一产和三产投资占比缩小,产业结构不均衡,受政策影响大,投资结构有待优化;二是新开工项目拉动不够,入库项目个数多,投资额少。师市今年新入库开工投资项目174个,比2021年增加13个,个数同比增长8.1%;新入库项目投资94.41亿元,增长8.1%,占投资总额比重73.3%,比2021年减少1.9个百分点;三是房地产项目投资大幅下降。14个有进度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3亿元,下降43.7%;占投资总额比重4.1%,比去年同期降低3.9个百分点。
八、意见建议
(一)农业
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建立健全科学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兵团畜牧业生产示范区,扶持扶强龙头企业,以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推动畜牧产业扩量增效,加快畜牧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步伐,不断提升畜牧深加工能力和产业化水平,实现全产品开发,提升产业整体效益和抗风险能力,促进畜牧生产持续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师市牲畜存出栏规模在兵团最大的优势,稳定中小养殖户的养殖信心,提高大型养殖户的养殖利润,确保畜牧产能的持续稳定增长。
(二)工业
一是延链补链强链扩增量。培育重点产业链,加大上下游产业链延伸项目引进,畅通产业循环,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和强基增效双向发力。如大力发展以铝基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尽快启动铝制品深加工产业园,谋划建设一批铝基新材料、铝制品项目,拓展“电解铝-铝型材-铝制品”产业链,提高铝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率,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二是做好政务服务保障稳存量。做大做强支柱企业,建立企业诉求全面快速响应机制,服务专班靠前服务,统筹多方力量解决企业在审批、用地、融资、物流、订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全力保障六师企业开足马力生产。
(三)建筑业
一是政策扶持建筑企业提质升级。可通过财税奖补等方式用于鼓励企业晋升资质、打造精品工程等,帮助企业提升施工工艺技术;二是为建筑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加大对建筑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大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的工作力度,减轻企业资金压力;加大对辖区企业的指导和扶持力度,帮助辖区企业承接央企等大型建筑企业在师市内中标的工程项目部分标段工程,帮助企业在“跟班学习”中发展壮大自身技术实力。
(四)商业
一是狠抓政策落地提升消费信心。落实国家、兵团促销费政策,发挥消费乘数效应,持续落实师市促销费27条措施,大力开展“消费提振年”活动,持续打好“降缓扩返补促”政策组合拳,抢抓传统节假日消费旺季,探索政企银商联合促消费模式,采用“三方联动、资金共担”的方式,发放一批涵盖餐饮、旅游、商超等多个领域的消费券;二是创新消费场景增强消费能力。在天山南路步行街、祥源市场等商业街区,打造旅游美食地标、示范店、特色店,形成多业态融合的特色商业街、美食集聚区,构建“食购游”消费链,做强做旺商圈消费、“周末经济”“夜间经济”,创新推出个性化服务,主动适应多元化消费需求,激活城乡居民消费潜力。
(五)房地产
加快化解库存面积,提升销售市场信心。鼓励加大商品房促销力度,对于购房者给予一定政策上的奖励和补贴,持续落实各项促进合理住房需求和“保交楼、稳民生”的政策措施,稳定市场预期,促进市场回稳。
(六)固定资产投资
一是抓服务,优化投资产业结构。建立重大项目领导包联包保、项目管家服务和前期辅导员制度,完善项目调度联动机制,强化“全程式、跟踪式”服务,探索建立重大项目联合审批工作专班,用好地方政府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政策资金,加强保障土地、环评、审批、能耗等建设要素;二是抓落实,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认真分析查找制约项目建设推进的原因,采取有力措施,重点关注解决未能落地的招商引资项目。
2023年,师市上下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自治区和兵团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盯“兵团第一方阵”责任目标,提振信心鼓足干劲,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确保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开好局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