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660600/2023-001291 发布机构 人民政府
文号 公开日期 2023-12-04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要点解读

发布时间:2023-12-04 11:03:47 来源:五家渠市政府 作者: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 编辑: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 阅读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要点解读

一、文物的概念和范畴

文物一般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遗留下来的、由人类创造或者与人类活动有关的一切有价值的物质遗存的总称,它包括历史文化遗物和遗迹。

类别:不可移动文物、可移动文物

价值: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属性:历史性、客观性、人文性、不可再生性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文物受国家保护:

(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

(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

(三)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四)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

(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文物认定的标准和办法由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批准。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国家保护。 

 

二、不可移动文物的拆除或者迁移:

所有文物保护单位都应当尽可能实施原址保护,必须迁移异地保护或者拆除的,应当依法报批。擅自拆除或者迁移, 应当依法查处。

不可移动文物可以拆除,若拆除起码应当报告当地县级文物行政部门,否则也应当依法处罚。

拆除不可移动文物或者文物保护单位应当由有资质的单位承担。

拆除不可移动文物应当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尽可能保存有价值的文物构件和完整文物信息。

三、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六十四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

(二)故意或者过失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的;

(三)擅自将国有馆藏文物出售或者私自送给非国有单位或者个人的;

(四)将国家禁止出境的珍贵文物私自出售或者送给外国人的;

(五)以牟利为目的倒卖国家禁止经营的文物的;

(六)走私文物的;

(七)盗窃、哄抢、私分或者非法侵占国有文物的;

(八)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其他妨害文物管理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六十六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资质证书:     

(一)擅自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的;

(二)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工程,其工程设计方案未经文物行政部门同意、报城乡建设规划部门批准,对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风貌造成破坏的;

(三)擅自迁移、拆除不可移动文物的;

(四)擅自修缮不可移动文物,明显改变文物原状的;

(五)擅自在原址重建已全部毁坏的不可移动文物,造成文物破坏的;

(六)施工单位未取得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证书,擅自从事文物修缮、迁移、重建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