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家渠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 经济建设类第3号提案的答复函
五家渠市发改委关于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
经济建设类第3号提案的复函
尊敬的高东磊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建议》 (经济建设类第3号)收悉。非常感谢您对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服务型政府工作的关注和支持。经研究办理,答复如下: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改善基础设施等硬环境,更要在提高服务水平、营造法治环境等软环境建设上有新突破,才能建设成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师市党委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今年三月份,莫拉力师长召开了师市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对优化营工商环境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会后师市发改委深入五家渠经济开发区和南区,与20对家企业座谈调研,参照疆内外优化营商环境做法,在征求25个部门意见建议后,制定印发了《第六师五家渠市优化营商环境二十条措施》。根据师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情况,结合提案,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政务服务不断优化提升。一是完成师市、国家级五家渠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和14个团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服务专窗、各类功能区齐全,共梳理出六类依申请和公共服务类事项 685 项,事项100%进大厅,即办件率9.6%,全程网办率 94.14%,最多跑一次率 97.84%,平均到场次数0.92,时限压缩81%。截至目前,团场总办件量达到30798件。二是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在兵团政务服务网(PC)、兵政通APP两种渠道同源展示。师级部门共梳理出政务服务事项2094项,其中依申请类及公共服务事项845 项,团镇、经开区政务服务事项累计3134项,其中依申请类及公共服务事项2687项,并全部通过兵团政务网对公众展示、办理。
三是按照《兵团政务服务标准化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出台了窗口人员服务标准等规范文件。政府服务事项目录、办事指南制定和网上查阅、示范文本等工作均按要求完成。目前办事咨询、预约、申请、进度告知和结果送达等流程均实现线上线下、电话和网上多形式办理。四是依托兵团政务一体化平台,搭建并开通师市政务服务站点和14个团场子站点,构建师团连三级联动的政务服务体系。平台助力政务服务事项从线下运行转到线上运行,切实转变了线下办件的惯性思维,运用信息化手段解决企业和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五是认真落实“好差评”制度,各类评价方式完善,建立了畅通的监督投诉渠道,设立了表扬台、曝光台等。截至目前,“好差评”评价总量30610条,非常满意30602条,满意8条,基本满意、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0条,服务满意度100%,收到表扬信6封,电话表扬1次。
(二) 市场准入不断放宽规范。一是严格执行国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除国家有明确规定的行业和领域外,其他全部向社会放开,普遍落实“非禁即入”,实现审批无障碍。
二是全面落实登记注册业务“一网通办”“一人通办”,实现企业登记注册业务“网上办、零见面”,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个体工商户可应申请人需求办理,将营业执照以邮政快递方式免费送达;食品行业企业生产许可压缩至10个工作日,经营许可压缩至12个工作日;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3个工作日,企业登记注册时间压缩到1个工作日以内。三是开展“一照多址”改革,允许快递企业住所登记“一照多址”,探索其它企业“一照多址”登记模式。放宽新兴行业企业名称登记限制,允许使用反映新业态特征的字词作为企业名称。四是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符合条件的企业,简易注销可自主选择在报纸或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兵团)公告,公示期由45天压缩为20天。
(三)工程建设审批不断简化提效。一是完善审批制度。制定印发工程建设项目框架性制度文件21项,制度文件配套到位。二是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资料。制定并印发了项目审批四个阶段的办事指南、申请表、申报材料清单等,清单在项目审批平台上共享公用,方便项目建设单位办理相关业务。将施工图纸审查、消防设计审查和人防设计审查全部合并办理,实行数字化审图,做到(房屋建筑、市政工程)大型项目10个工作日内完成中型项目5个工作日完成;工程勘察文件甲级项目7个工作日、乙级及以下项目5个工作日完成。推行联合验收,将规划、土地、消防、人防、档案等验收及竣工验收备案,统一竣工验收图纸和
验收标准,统一出具验收意见。三是深入推进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进一步压缩环评审批时间,承诺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由洪
定时限60日压缩至15个工作日,环境影响报告表由法定时限30日压缩至10个工作日。
(四)新监管体系不断完善。一是稳步推进“互联网+监管”、依据“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开展检查实施清单编制工作。截至目前,梳理权责清单数量3517条,检查类权责数量304条,检查实施清单数量335条,监管行为数量1303条。二是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2021年度抽查各类市场主体593户,完成率100%。2022年已安排任务50条。三是制定《师市关于贯彻落实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实施办法》等文件,创新事前环节信用监管、加强事中环节信用监管、完善事后环节信用监管,强化全过程信用监管支撑保障,不断提升信用监管能力和水平。在环评审批、安全生产、工程建设、社会保障领域等方面推行告知承诺制,将“双告知、一承诺”纳入登记注册环节。截止二季度,师市已上报双公示信息 7614 条,其中,行政许可 7394条,行政处罚220条。配合推进兵团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试点建设工作,迈出了师市信用信息电子化第一步。
(五)“亲”“清”型政商环境初步成型。持续深入推进副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联系服务民营企业工作,建立“三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和落实情况清单)制度,师市联系帮扶企业副处及以上领导干部400多名、帮扶企业470全室每季度联系走访一次民营企业,及时掌握企业在投资、建设、生产和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截至目前,师市领导干部帮助企业解决了政策、土地、销售、融资和原材料等实际问题120余件,正在解决40余件,营造了亲清型政商关系的良好氛围
(六)产业链不断完善,招商引资更加精准。围绕师市产业发展方向、重点资源及开发区五个“百亿产业园”发展目标,编制了师市“十四五”招商引资产业链规划。聚焦“8+8+7”重点产业,梳理了31条产业链,针对产业链编制项目库15个,项目143个。针对产业链“建链、强链、延链、补链”的思路,围绕六师煤电公司现有产业,延伸产品的精深加工,引进了总投资2.9亿元的陕西天鼎塬光伏配套深加工及运维服务项目、总投资3亿元的茂隆实业贸易发展总公司园区综合管理项目。明确“十四五”重点产业招商方向,绘制了招商地图,建立了铝制品深加工、机械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文化旅游、新能源新材料等优质项目库,不断创新招商引资理念和方式方法,多措并举推进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驻点招商和网络招商。
二、存在的问题
(一)不断提升的政务服务水平与职工群众高标准要求的不平衡。师市政务服务大厅和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还处于试运行阶段,一些审批事项只在形式上集中到了政务服务大厅,但实际仍要到相关部门审批,部分窗口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不高,解读政策能力不足。
(二)不断改善的市场环境与改革成效的不平衡。部分领导干部的思维观念没有及时跟上新形势新变化,思想解放不够,还没有真正养成尊重市场规律、研究市场需求的思维习惯。师市金融组织体系不健全,仅有一家商业性融资担保公司,中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甚至融不到资的问题依旧难以解决。
(三)不断完善的法治环境与社会对公平公正呼吁的不平衡。有的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淡薄,工作中不会依法办事,不注重依法行政,习惯于用“经验”解决问题;个别执法人员执法随意、执法不严,有时还存在弹性执法现象,“熟人”好办、“生人”难办;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执法部门之间不能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企业、个人信用信息存在孤岛现象,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大格局没有形成。
三、下一步措施
(一)强化领导、压实责任。营商环境改革的成效如何,关键在领导,切实强化各级各部门主体责任,形成“一把手工程”,亲自抓、带头干、负总责,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积极完善。
(二)点滴积累、长期培育。打造最佳营商环境,必须持续推进、久久为功。着力培育“处处都是营商环境、人人都是形象使者”的理念,汇集社会各界亲商尊商、优商安商、聚商兴商的正能量。
(三)树立导向、奖优罚劣。对标国家、兵团营商环境评价指标,进一步细化相关工作,做到边评价边优化,以评促改,推进师市优化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始终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将容错纠错机制嵌入打造最佳营商环境改革全过程,只要符合中央、兵团决策部署精神,有利于改革创新和事业发展,按程序决策,没有谋取私利,就放手去干,师市会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
(四)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加强舆论引导,大力宣传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意义、决策部署、进展成效和经验做法,形成强大舆论声势。弘扬正能量,弘扬新风正气,打击歪风邪气。要在全社会培育“营商环境无小事”“打造最佳营商环境人人有责”的理念,既要让企业和群众成为营商环境优化的受益者,又要引导企业和群众成为打造最佳营商环境的参与者、建设者和维护者,真正让更多的职工群众关注师市、入驻师市。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征询意见表上反馈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五家渠市发改委
2022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