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眼”看六师】共青团农场文旅打卡记
编者按:千年夙愿今朝圆,乡村振兴焕新颜。7月1日至7月5日,新疆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发现·记录大美新疆”社会实践活动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共青团农场。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广袤土地上,师生们探寻劳动模范户文显三十年始终如一的奉献轨迹,记录农场能人的奋进英姿,聆听棉花抵御害虫的传奇经历,体悟小小葡萄的璀璨蜕变,领略鱼菜共生系统所蕴含的奇妙环保理念,体验职工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这里不单是农业生产的区域,更是传承兵团精神、促进文化繁荣的关键阵地,处处凸显着兵团人的坚毅与拼搏。为深入挖掘共青团农场的生动实践成果,展现农场现代化发展的探索历程,特推出“农场行 看振兴”系列报道。
近日,李红英一家前往距离乌鲁木齐75公里外的第六师共青团农场,了解农场的历史,感受农场的机械化发展,体验职工们的文化生活。
第一站:红色记忆馆,兵团精神的印记
共青团农场红色记忆馆讲解员黄珂珂指向面前的照片,正如数家珍地讲述馆内藏品的故事。
红色记忆馆于2021年完成建造,已经成为兵团精神的重要载体。馆内现有藏品1万余件,珍藏着1966年的红旗轿车、3000多枚毛主席像章、7000多张珍贵照片和各类反映时代特色的老物件。每一件展品都诉说着兵团人的奋斗史,讲述着兵团发展的历史轨迹。
收集这些大量藏品绝非易事,而所有藏品均来自退役老兵姚录祥。姚录祥家中三代都是军人,正因如此他对红色主题文物充满热爱,才能坚持二十年如一日地收集藏品。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是我一生的夙愿。”姚录祥说。
正如他所期望的那样,红色记忆馆受到参观者的喜爱。“仅7月1日这一天有11批、大约800位参观者。”黄珂珂说。
黄珂珂是一位“95后”姑娘,自大学毕业后就回到这片她自小生活的土地,谈及从事讲解员这份职业的原因,黄珂珂满脸自豪地说:“我本身也是兵团人,对这里的事情比较了解,想把这些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希望更多的人喜欢这里。”
一场讲解结束,黄珂珂略作休息,下一批参观者已然到来。伴着她的讲解,参观者或是拿起手机,记录眼前的老物件;或是将头凑得近些,想看清楚更多细节;抑或是与身旁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
参观者郭怡说:“看完这些藏品,我了解到许多兵团的历史,也知道了农场发展的不易,非常佩服先辈艰苦奋斗的精神。”
第二站:农业机械化主题展览,农场生活的变化
如果说红色记忆馆是对历史的回望,那么共青团农场兵团农业机械化主题展览则是对现代农业的呈现。
始建于2014年的兵团农业机械化主题展览,设有序厅、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等展区,通过图文资料、实物、模型等形式,集中展示了农场从艰辛开垦到机械化飞跃的发展历程。
走入兵团农业机械化展览内,一张张照片讲述着最初这片土地是如何开垦;一个个模型印证着共青团农场生活的蜕变;一架架农机反映着共青团农场机械化的改革与创新。其中,由贵州航空设计的第一代采棉机摆在突出的位置,它的出现代表着我国打破了采棉机的技术壁垒,此后天鹅、沃德、东风等国产采棉机逐渐发展。
“2014年,农场的农业综合机械化率为95%。如今,农场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率已达到100%。”共青团农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周国柱说。
农机的更新换代离不开科技创新。依托石河子大学、新疆农垦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农场在农业机械研发上不断取得突破。以新疆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为例,陈学庚院士精心钻研,研发出棉花铺膜播种机系列产品,填补了国内地膜植棉机械化应用领域空白,成为农业机械化的领军人物。
农业机械化的推进更为职工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农场职工户文显的亲身经历,是这一变化的鲜活例证。
户文显说:“曾经的手工采摘耗时耗力,1人1个月只能采5亩地,现在用国产采棉机采完500亩地只要20-30个小时。国产采棉机不仅速度快,费用低,而且采得也更干净,让我们的收入翻了几番。”
第三站:新时代文化体育公园,群众文化的例证
傍晚时分,共青团农场新时代文化体育公园逐渐热闹起来,音乐、笑声相互交织。这边二人一队,跳起优雅的华尔兹;那边有人尽情歌唱,赢得阵阵喝彩;还有孩子你躲我藏,追逐嬉戏。最引人瞩目的当属广场舞队伍,她们随着“动次打次”的舞曲,在团长应李艳的带领下做着一连串跳跃、转身、蹲起等大幅度动作。
2003年,应李艳从老家来到共青团农场,在这里生活了21年,见证了农场的发展。四年前,她将平常一起跳广场舞的朋友们聚集起来,组建了一个46人的舞团“舞动青晨”,意为她们如同清晨一般,一切才刚刚开始。
在舞团发展的四年间,已有8个原创作品,如《戈壁母亲》、音诗画《如今的共青团农场》等,还有社火、快板等表演。
在《戈壁母亲》中,不论是场景的布置,还是舞者的服装设计都有共青团农场发展变化和职工生活的影子。“《戈壁母亲》的灵感就是来自我们的日常生活,想向观众传达兵团人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应李艳说。
每当有大型活动或节日庆典,应李艳与她的舞团总是活跃在最前线,为农场职工带来精彩的表演。
2024年正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70周年,为庆祝这一重要时间节点,舞团早早地编排好了新的舞蹈《如今的共青团农场》。通过舞蹈,回顾兵团这些年的发展历程,激励兵团儿女不忘初心,坚定前行。未来,应李艳还要将舞团名称“舞动青晨”进行注册,继续为农场职工带来更多作品。
夜色渐晚,李红英与家人踏上归途,身后的公园渐渐恢复了宁静,仿佛也在期待着明天人们再次的到来,继续书写属于这片土地的美好……
(本文为新疆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实践课堂——“发现·记录大美新疆”实践成果 李煜 马娴 刘婷婷 张喜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