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纸张循迹

发布时间:2023-12-13 10:59:29 来源:兵团日报 作者:李丽琼 阅读量:

从西安走向敦煌,西出阳关,一阵风沙吹过,千年已逝。在这条古丝绸之路上,竹木简牍记载了书籍和文书,珍贵的丝绸书写着重要的史实或信件,石质碑刻篆刻着永恒的故事,纸张也留下寥寥数语。

早在西汉时期人们就已经造出纸张,而且沿着古丝绸之路西传到河西走廊的西端。考古学家的手铲和毛刷一次次发掘清扫出藏于古丝绸之路上的纸张。1933年,在新疆罗布淖尔汉代烽燧遗址发掘出土残麻纸,有汉宣帝黄龙元年的木简一起出土;1959 年,在新疆民丰以北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发掘的一座东汉时期夫妻合葬墓中出土纸张一小片,此纸被称为“尼雅纸”;1986年,在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群发掘出土残纸,其年代为西汉初文景时期;1990年至1992年,在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发掘出土460余张残纸,其中10张残纸有墨迹存在,9张属汉代,1张属西晋;1998年,在甘肃敦煌玉门关遗址小方盘城南侧发掘出土麻纸,根据纪年简判断,这应该是汉成帝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的物品。

“黄河万里波涛声,敦煌驼铃夜夜鸣。”从一张张出土的纸张,我们仿佛看到一支支商队从秦地出发,带着工匠和纸张,途经河西走廊,到达西域,纸张和工匠留在了沿途各处。

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群发掘出土的残纸,有拳头大小,绘画着毫无规律的黑点,长长短短的细黑线条,用山、川、崖、路,构成山脉河流之形,被命名为“放马滩纸质地图”。

在悬泉置遗址发掘出土的残纸中,有两张分别书写有“细辛、薰力”和“付子”,皆为中药名,字体均为隶书。残纸比较粗糙,边缘较为规整,有明显折痕,根据文字信息以及明显的褶皱猜测,应为包药用纸。

悬泉置遗址“巨阳利”纸书,黄间灰粗纸上集记“巨阳大利上缮皂五匹”9个字,约为西汉末年的墨迹遗存。根据文字书写内容与位置判断,此纸或为包裹丝织品之用纸,并标记文字说明。

玉门关遗址小方盘城南侧发掘出土的麻纸,边沿参差不齐,上书“陵叩頭再□言/君夫□人御者足下毋/不審至不陵不□□ /從者景君惠大□”,应为奏报朝廷的文书。

新疆发掘出土的尼雅纸,纸面粗糙,墨迹几乎染黑整张纸,在某种意义上,这张纸是世界上最早的染色纸。

追溯着历史的吉光片羽,透过出土的纸张,从造纸术的发展史而言,汉代古纸的生产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起源于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的实践,初始应用于物品包裹。随着造纸工艺不断改良,纸张逐渐被用作书写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