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队人的微信朋友圈
连队人是个特殊群体,别看来自五湖四海,人人皆朋友,皆兄弟姐妹。在团结方面,连队人堪称楷模。他们的底子是“兵”,骨子里有着兵的基因。一个连队,几百号人,看似张王李赵、“别克”“古丽”,你是你、我是我,遇上考验试试,兵的形象立竿见影,几百人随即变成一只拳头、一根枪刺,攻城拔寨,没有一个“怂包”。
智能手机时代,有朋友就有微信朋友圈,所有持手机的连队人,都在一个“圈”里生活。圈是圆的,有聚拢、环绕、拱卫的意思。当然,还有另一种含义,就是温馨、率性、激情。
凡在微信朋友圈里公开的内容都叫“晒”,一个很阳光的词。个人喜好不同,晒的内容也不同。在连队,只要有人在微信朋友圈里晒,别管晒什么内容,后面都跟着一群人点赞。“点”了就是真朋友,就是知己。“赞”越多,人缘越好、朋友越“铁”,攸关脸面、声誉,连队人很看重。
微信朋友圈里晒农业图景的居多,很符合连队的特质。3月初,圈里就晒出地膜、化肥、除草剂及种子的图片及信息;4月底,开始晒苗情。玉米刚探出膜洞时叶片卷曲嫩黄,像刚见世面的小娃娃,羞得不敢睁眼睛;甜菜的幼苗细得像蛛丝,顶着两瓣浅绿叶片,比“林妹妹”还柔弱,让人不禁升起怜爱之心;棉苗一出土,细嫩葱绿,茎秆玲珑剔透,像打磨细了的水晶,阳光一棵棵偷窥它们的秘密;5月中下旬,庄稼苗茁壮起来,微信朋友圈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玉米苗已经齐腰,叶片高高举起,似一把把翠绿的宝剑,刺痛苍穹的眼睛;甜菜苗仿若一块绿毯,铺满了田野,硕大的叶片在风中扑扇,像极了大象的耳朵;棉田开花了,纯白、粉红,在微风中躲躲闪闪,跟绿叶玩捉迷藏。9月,收获的季节到来,微信朋友圈里更是大放异彩——玉米腰揣金灿灿的珠玉,太阳下,闪烁富丽堂皇的辉光;棉花大朵大朵地开放,像一块硕大的银锭,镶嵌在绿洲中,又像碧绿海面上腾起的滔天雪浪;甜菜的块茎暴露无遗,身子掩在土里,只将头露出来打探消息。微信朋友圈将整个农业生产的流程全部复制下来,所有的内容荟萃在一起,就是连队的农业盛景图。
微信朋友圈里也晒美食。荤的有鸡鸭鱼肉等,素的有茄子辣椒葱蒜藕等。油炸、红烧、清炖、熏烤、凉拌、蒸煮、腌制,一张张美图令人垂涎欲滴,真想把手伸进屏幕里,将美食端出来,大快朵颐。
有年轻小夫妻在微信朋友圈里晒恩爱,手手相牵或耳鬓厮磨,让人看得脸热心跳;有中年夫妇晒和睦,促膝长谈或围炉夜话,让人感受生活的恬淡和本真;也有老年夫妇晒幸福,相扶相携或乐享天伦,使人体悟爱的真谛和情感归宿。
有几个晒娃专业户,都是女性,几乎每天都在微信朋友圈贴出娃娃各类造型和各种神态的美颜,记录娃娃的成长史。
独有一对夫妇在微信朋友圈晒七旬老母。母亲的生活起居、喜怒哀乐以及二人对母亲的悉心照顾,都被他们以视频的形式发在微信朋友圈。此举在赢得了点赞大满贯后,又赢得了献花大满贯。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百善孝当先,夫妇现身说法,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在微信朋友圈中得以弘扬和传播。
有人晒产品、搞推销,农林牧副渔一应俱全,微信朋友圈成了新兴市场;有人晒信息、晒技术,为连队职工提供无偿服务,微信朋友圈成了千里眼、顺风耳;有人晒新机械、新车辆,进口的、国产的那些“巨无霸”驰骋在连队的万亩农田,微信朋友圈成了推介兵团大农业的阵地;有人晒连队人风雨中压膜、酷暑中抽雄、烈日下打顶、雪花中拾遗,风雪雷雨任我行,微信朋友圈成了弘扬兵团精神的窗口。
我有一个连队职工朋友,喜欢写诗,种着800多亩地,每年净收入在6位数。可他不管多忙、多辛苦,几乎每晚写一首诗,坚持不懈,配上实景图,晒在微信朋友圈。内行人讲,他的诗生活气息浓郁,情感真实、格调高雅,艺术造诣一点儿也不比那些纸媒上刊载的诗差。有人劝他向媒体投稿,他说他的诗只贴在微信朋友圈,他的读者是连队职工,只有他们才能读懂他的诗、诠释他的诗、消化他的诗,把他的诗当作精神食粮。还有一些职工在微信朋友圈晒他们的美术作品,虽功底薄弱,但原汁原汤、原料原味,博得“满堂彩”。有一位退休职工每天在微信朋友圈里晒一个“福”字,楷行草隶篆,不知是临摹还是杜撰,反正天天不重样,连晒了100天,美其名曰“百福图”,收到的“赞”过了万。
这些年,连队“火”的景象太多了:生产的、生活的、生态的、文化的,俯拾皆是。但最“火”的还是微信朋友圈,一年四季“旭日东升”。
连队微信朋友圈是连队人联络感情、传递亲情、增长友情的桥梁纽带。这个圈自带光环,每个连队人都在这个圈里得到精神的升华、品格的提炼、道德的萃取、人生的再造。圈子在,兵团精神就在,兵团魂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