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篇美文赞六师】老街·新街
“从乌鲁木齐往西走200里路,有个四季如画的地方叫芳草湖……眼前的街道热热闹闹又繁华,开心的鸟儿在枝头叽叽喳喳.....”
那是一个温暖的夏日,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芳草湖农场。走在热闹繁华的老街上,听着新疆本土歌手穆言演唱的《芳草湖凉皮子》这首歌,我恍若穿越了时空,回到儿时在老街度过的那些清贫难忘的岁月。
资料图
如果用现今的标准来衡量,芳草湖农场的老街是不能称其为“街”的,因为它是一条高低不平、长度不到四百米的石子路面。老街两旁的金融机构及商业网点、新华书店等也多是低矮的平房,但在五十多年前,这条老街却是芳草湖农场最繁华的地段。
那时,我家住在芳草湖农场四分场二连,这是一个距离农场场部十几公里的连队。建场初期,相当一部分职工住的是地窝子,我所在的连队稍好些,大部分职工都住进了干打垒平房。由于当时生产是粗放式管理,粮食总产靠量(面积)多取胜,职工们微薄的收入仅能维持最基本的温饱。
儿时记忆中最快乐的日子,是跟着爹妈到芳草湖总场最繁华的地方——老街赶集,那滋味如同过年一般快活。尽管商店货架上满是尘土且没多少商品,但前来赶集的人们依旧挤得满满当当。
1975年春,芳草湖农场干部职工在农场当时最繁华的地段——老街新华书店排队购买心仪的书刊。
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每次到老街赶集,喜欢阅读的父亲总是带着我们到新华书店逛逛,并想方设法挤出几毛钱来买上几本书。当时的书店,除了一些政治读物外,也没有多少书籍。记得有一次赶集,我看到书店柜台上摆放着一本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第6册。这册书是专门反映天体和宇宙的专集,价格是0.41元,相当于连队职工一天所挣的工分,然而父亲还要给家里买生活必需品,哪有多余的钱买书呢?我万般无奈地跟着父亲离开了书店。
那时到老街赶集,给我妹妹印象最深的则是老街商店橱窗里的布娃娃,它那圆黑明亮的眼睛一直瞧着妹妹,好像在说你喜欢我就买吧!而妹妹只能隔着玻璃,眼巴巴地望着这只可爱的布娃娃,在父母的催促下一步三回头地走出商店。妹妹很清楚,家里的收入太低,想得到这个布娃娃简直是一个奢望。
老街,在我们儿时的记忆中是一个充满希望而又带来失望的地方…… 斗转星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唤醒了沉睡的芳草湖农场,农场迈开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1980年5月,芳草湖农场的集市由老街迁至了新街,从此农场便有了一条名副其实的繁华街道。进入新世纪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改革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综合实力已跃居世界前列,改革开放的红利惠及到农场每一个家庭。那些宽阔平坦、四通八达、畅通无阻的通乡通连柏油大道,那些大大小小的超市、时装店、精品屋、美容院,那些鳞次栉比、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楼房,那些穿行在大街小巷的私家车就是改革开放最好的见证。如今,芳草湖农场扩建的封闭式农贸市场——鸿都商贸城,每到周末便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听着小摊贩的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流行歌曲声,嗅着各式各样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充满了人间烟火气。特别是春节,采购年货的农场职工个个神采飞扬,穿着打扮一点也不比城里人差,手里的大包小包撑得鼓鼓囊囊,私家车后备箱装得满满当当,农场职工的日子可红火着呢!和许多家庭一样,在本世纪之交,我们兄妹们先后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智能手机、高档家电、私家车也进入了我们的家庭。以我为例。1998年,我在芳草湖农场住上楼房,2009年我在农场又买了第二套楼房。2018年5月我退休后,又搬至天蓝、水清、地绿、宜居宜业的五家渠市,住上了150平方米的楼房。清贫的岁月不曾泯灭我们的书香梦。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我终于有了个人图书室,现有藏书4000余册,那套让我魂牵梦萦的《十万个为什么》,早已集齐了全套14册,更让我自豪的是,我家还荣获“全国书香之家”的美誉。我的妹妹早已成为记者,还保持着阅读的好习惯,家里也是满屋书香。妹妹家的钢琴上,摆满了充满童趣的布娃娃,亦或是弥补儿时的遗憾。现在,我们兄妹虽然离开了芳草湖农场,但是每当清明都相约前往农场,祭奠早已离世的父母,到老街故地重游,到新街休闲购物,感受现代生活。
令人欣喜的是,近两年芳草湖农场在老街的旧址入口处,修建了一个非常时尚的彩门,拱形的彩门上写着“芳草湖老街”,彩门的背面写着“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农场创业时那些峥嵘岁月,继续发扬兵团精神,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