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

发布时间:2024-07-10 11:38:48 来源:六师宣传 作者: 阅读量: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我儿时的记忆中麦收劳动还是千年沿袭下来的老一套:人割畜碾,全体动员,因此有“秋忙夏忙,绣女下床”的俗语。麦收前的第一个农活就是要把打麦场碾压平实(俗称为紧场),经过一年的风吹日晒,场地表面的泥土松虚不平,首先把场地细心平整好,等老天下一场大雨后,趁场地潮湿时赶紧撒上麦草再用石滚碾压,经过反复碾压使场地表面板结光滑才行,然后把镰刀、磨石、岌岌草腰子等准备好,就只等小麦成熟开镰了。


红旗农场10万亩小麦收割 胡万塔衣摄 在我的家乡红旗农场二分场九队,每年公历7月中旬,只要天气好就准时开镰了。天刚蒙蒙亮,鸡鸣狗叫声不绝于耳,清晨5点钟左右在麦地里就能听见哗嚓哗嚓的割麦声了。最美的风景当是晌午时分了,就是中午12点到13点的时候,你看那一望无际的麦浪里,黑黝黝的脊背时隐时现,任凭烈日烘烤,一个个全然不顾。左脚前,右脚后,左手抓麦,右手挥镰,两脚有进有退,有板有眼,虽豆大汗珠直往下淌,但人们仍是拼命干,生怕自己落到别人的后面,一心只想着赶快收完,不能让眼看着到手的金灿灿的麦子受了风雨的侵害,真是苦累于身体,欢乐于心中。人工割麦子有“抓把子”和“踢镰子”两种割法,割麦时每趟宽50公分左右。“抓把子”割法是右手拿镰刀,左手抓麦子,左脚始终在割趟的左边,右脚随右手向左面割一刀移一下,割满一把就把割下来的麦子放在身后的地上,割下的麦子达到一定量时就用绑在身后的草腰子捆起来放在地里晾晒。“踢镰子”割法是用右手拿镰刀从右往左把麦子割倒并钩到左脚前,然后用左脚踢、镰刀钩、左手摁三个动作紧密配合,将割倒的麦子向前移动到下一个位置,一直到割下的麦子移动费劲时就放到一边,割下的麦子达到一定量时就用草腰子捆起来放在地里晾晒。

时间进入了七十年代,生产队陆续购买了3台马拉割麦机。麦收的速度大大加快了,在割麦机进地前,要先用人工把靠地埂子边的麦子割开1米宽的通道,以便马拉收割机行走,每台割麦机用三匹马拉,一个人牵马,一个人坐在收割机上操作,配上十几名捆麦捆子的壮劳力。马拉收割机从地块四周绕着麦地顺时针旋转,割幅约1米宽,割下的麦子在割台上集聚满后操作人员就操作拨子把这一束(铺子)麦子整齐的拨下割台,一般情况马拉收割机每行走5米左右就能割一铺子,整齐的堆放在麦茬地上,捆麦子的人均匀地分布在收割机的割趟上,每人负责捆好一段距离的麦铺子,做到收割、捆麦同步完成。正常情况下一台马拉收割机一天收60--70亩麦子。为了加快收割进度,生产队搞割麦进度比赛(过百亩关),三台马拉收割机你追我赶,获得第一名的机组,生产队就给所有成员发奖状并奖励工分。如果一台马拉收割机一天割麦超过一百亩,奖励的就更多了。麦子收割结束后,就开始拉麦捆子和打场了,生产队的牛车、马车全部出动,每辆车三个人,一人装车,二人挑捆子、一车能装40多个麦捆子,拉到麦场上码成麦垛等候打场。

打场前先要把场摊好,摊场需要有一定技术。摊好了才容易打碾干净。摊不好麦子互相压得实实的就碾压不净。摊场就是一部分人把麦捆子撒开在场地上,有一定厚度时,另一部分人用四股叉把麦子挑起抖虚,麦穗朝上、厚薄均匀、顺时针铺放。打场的时候一个人抓着六七匹马的缰绳,赶着马拉着石滚子在摊好的麦子场上顺时针旋转碾压,第一遍碾压好了,把上层的麦草用钩耙钩成堆,运到专门垛麦草的地方垛好,然后进行翻场,把碾压后的麦子翻起、抖虚,再继续进行碾压。站在场里赶着牲畜碾场可不是什么好干的活,牲畜力量有限,要碾压出最佳效果就得正当晌午太阳最红的时候,烈日当头不知牲畜热不热,反正有鞭子赶着,不想走也得走。赶牲畜的人站在场中间,赶着牲畜一圈一圈的转着,麦场里三四十度的高温,一会儿衣服就被汗浸透了。 碾压结束后,先把麦草用钩耙钩成堆,拉到麦草垛上,再进行起场,就是用马拉刮板把麦子移到专门的堆放处,等待扬场。每年扬场手艺好的小伙子们都要轮流住在场里,一则担任护场保卫任务,二则担任扬场的任务。毕竟自然风不会尽如人意,人得服从自然,啥时来风啥时扬,风停了就休息。你看吧,天才蒙蒙亮刮风了,有人一声吆喝,小伙子们扑楞楞就都蹦了起来,刹那间,众多木铣上下狂舞,麦糠随风呼呼飘飞,酷似一幅激烈战斗的画面。

进入八十年代,有了手扶拖拉机和小四轮拖拉机,牲畜再不用进场了,人们可松了一口气,终于从打场苦活中解放了出来。拖拉机拉麦捆子和碾场算是有了机械化的味道了,虽然还有摊场翻场起场的活,但人们已很满足了。有了拖拉机麦收三十天就结束了,人们感叹道:“今年真快,三十天场光地净了”。随着割晒机、脱粒机、扬场机、的出现,麦收的速度更快了,人们又感叹“今年真快,二十天就收完了”。现在有了联合收割机,只要两三天时间全连队的小麦就全部收获完毕。结束得那么悄然那么迅速,使人还未回过神来,麦地里已一穗小麦也看不见了,只剩下半截麦草安顺地站在田里,静等着把它们翻下泥土作养料了。夏收对于当今年轻人来说也就是地头一站,看着联合收割机轰轰隆隆的在地里转,装车拉运,麦子收完了掏腰包付钱,实在不算回事。而对年长之人来说,看着丢弃在角落里早已被人忘记的石滚子,就会想起那让人感慨万千的往事。(红旗农场退休干部 高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