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创业】从“退伍士兵”到“辣椒大王”

发布时间:2024-10-28 15:48:11 来源:五家渠市政府 作者:退役军人事务局 阅读量:

种植面积5万亩,辐射6个团场,覆盖育苗、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年产值4亿元……这是土墩子农场惠农万家农业专业合作社经理迟明明为他打造的“辣椒王国”的发展蓝图。随着天壕绿能贸易公司投资300万元建设的第一条辣椒烘干、色选生产线投产,这一蓝图落下了浓墨重彩的第一笔。

迟明明是一名退役军人,7年前,他还在为生计四处奔波。在部队锤炼出的永不言弃精神和敢打敢拼的冲劲,使他在经历了下岗失业、生意失利等一系列打击后,越挫越勇,最终通过小辣椒闯出了一番大事业。


创业维艰,既要有“韧劲儿”也要有“钻劲儿”


1999年,迟明明从部队退役,选择回到家乡土墩子农场,进入当地的轧花厂工作。在轧花厂关停后,他成为一名连队职工,主要种植棉花和打瓜,但由于缺乏务农经验,总是入不敷出。这段经历让他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

为了生计,迟明明辗转各地,或打工,或创业,当过洗车工,开过工程车,虽小有成就,但回到家乡干一番事业的念头始终萦绕在他心头。2017年,他从一位战友处得到启发:种辣椒门槛不高,收益可观。最重要的是,可以在家乡扎下根来,不再是单纯为了谋生,而是能实实在在地干出一番事业。


但这一次,迟明明没有急于上手。而是通过帮辣椒种植户采收、晾晒辣椒,摸清销售门道,尔后专程前往辣椒产业发展较好的库尔勒,从育苗、到栽苗再到田间管理等各项辣椒种植技术一步步开始学习。学有所成后,他在自己的身份地里进行试种,当年喜获丰收,这让他坚定了把这项事业做大做强的决心和信心。

创业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为减少前期投入,迟明明选用了一家价格较低的小种苗公司的辣椒苗,结果长势极好的辣椒苗,挂果却很少,等到发现问题为时已晚。这使他遭受了从事辣椒种植后的第一次挫折,也令他认识到无论是选苗还是产椒,品质永远是第一要素。

军旅生涯磨炼出来的韧性,让迟明明越挫越勇:选用知名种苗企业的辣椒苗,加强田间管理确保辣椒品质,扩大种植规模增加产量……他吸取教训,迎难而上,甚至钻研起了如何改进辣椒采收机。“购买的辣椒采收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我就自己琢磨着对机器进行改进,整整两个月几乎没怎么出门,终于改造出一台自己满意的机器。”迟明明说,他改造的辣椒采收机得到了一家机械制造厂的青睐,还受邀到该厂做技术指导。

凭着这股“韧劲儿”“钻劲儿”,迟明明的辣椒事业逐渐上了轨道。他始终没有忘记初心,带领职工群众共同增收致富。


开拓进取,既要“冲得猛”也要“行得稳”


2021年,在五连“两委”的支持下,迟明明成立五家渠惠农万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共同发展辣椒种植业,进一步把蛋糕做大。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前景是美好的,但过程仍然困难重重。种苗供应商选大企业还是小公司,迟明明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一一说服社员,最终形成合作社统一购苗的共识;社员没有种植辣椒的经验,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花费真金白银学到的各项技术悉心传授;社员对辣椒销路心存疑虑,他提出由合作社兜底收购的办法,让大家只管一门心思种好辣椒……短短数年,合作社主导种植的辣椒由200亩扩大到4000亩,产值超过3000万元,受益种植户达到50余户,每年带动上万人次就业;两条辣椒烘干、色选生产线,在对本地辣椒进行初加工的同时,还承接外地的辣椒加工业务。

“我们与天壕绿能贸易公司达成了合作,投资5000万元,逐步将辣椒种植规模扩大到5万亩,以土墩子为中心,种植范围扩大到六运湖、军户等团场,为发展辣椒深加工打下基础。”迟明明介绍,辣椒产业已被土墩子农场纳入“两红一白”(棉花、番茄、辣椒)产业发展规划,在新生产线的上马过程中,农场在土地、电力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招商引资方面也提供了很大助力。抱团发展的合作社达到4家,种植——初加工——销售产业链已经形成。下一步,合作社将致力于同时向上下游延链,一方面建立育苗基地,稳定提供优质辣椒苗;一方面向辣椒精深加工拓展,建设10条辣椒深加工生产线,并将产品进行向外出口,远销澳大利亚、欧洲等国家,进一步提升产品抗风险能力。

对于未来,迟明明信心十足。“当下要把所有精力放在这一季辣椒的采收、烘干和销售上。等忙过这一阵,就要着手成立辣椒产业联合社,促成与知名辣椒酱生产企业的合作,夯实辣椒销售基本盘,一步一个脚印把规模持续做大。”

迟明明的故事,是退役军人返乡创业的生动写照。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一真谛。在土墩子农场这片热土上,他以辣椒为笔,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的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