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台农场:耕作方式巨变见证40年改革成果

发布时间:2018-06-25 15:59:19 来源:五家渠TV 作者:王雪洁 阅读量:

改革开放40年,奇台农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农业生产技术更加成熟,科技手段运用推广更加广泛,农作物种植成效更加显著,职工耕作方式呈现出巨大变化,奇台农场收获了“兵团粮仓”的荣誉称号。

在奇台农场十二连连长张怀民的记忆里,三十多年前,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劳动量大,一个职工种植管理定额顶多不超过百十亩地。

经过四十年的发展,机械化程度大幅提高,各类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个职工可以轻松种植管理上百亩地。

耕作方式的改变不仅体现在职工种植管理面积上,农作物产量也随着新科技的推广应用大幅提高。以前,种植技术落后,十二连职工陶柱种植小麦时都是不惜成本加大播种量来获取产量,最高能达到35公斤,但是小麦亩产量只是徘徊在300公斤左右。

如今,而随着种肥分离、宽窄行播种、滴水出苗、一喷三防等先进科技的应用,小麦播种量减少了一半,产量却随之翻番。奇台农场十二连职工陶柱告诉记者,现在每亩地播种最少的时候只有1011公斤,但是,每亩地的产量却高达500公斤。

2017年,奇台农场种植小麦10万多亩,平均单产为525公斤。产量翻番的不仅是小麦,玉米单产也屡破全国纪录。奇台农场自参加全国玉米高产创建活动以来,选用耐密高产品种,实施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栽培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经过12年系统攻关,连续四年创造全国玉米高产纪录, 2017年玉米单产达到1517.11公斤。

凭借着40.1万亩耕地的庞大种植体量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单产量,奇台农场成为兵团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被誉为“兵团粮仓”。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投入,奇台农场以粮为主的传统农业种植结构也发生了改变。职工们根据市场需求,引进新品种,种植适合本地环境的高效作物,增加收入。2015年,奇台农场二十二连的职工们从甘肃引进了中药材黄芪,通过试种取得成功,并开始大规模种植,经济效益非常好。

去年,随着团场综合配套改革的推进,农场取消了“五统一”,职工有了身份地,土地种植面积进一步增加,惠民政策的春风进一步助推农场农业的巨变,奇台农场由农业大场向农业强场转变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农工耕作方式和生活水平也迈向更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