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凉皮“涮”出幸福生活
芳草湖讯(通讯员:王志红)10月31日,在芳草湖农场“曹凌凉皮店”,笔者看到品尝凉皮的顾客络绎不绝。店老板凌波正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凌波是地地道道的芳草湖人。1998年5月,她开始在当时的三利市场帮助嫂子卖凉皮。靠着敏锐的观察和灵巧的双手,她很快掌握了一整套凉皮的制作技术。1999年3月,已经结婚的凌波开始与丈夫在商贸城简易棚下面卖凉皮。
“刚卖凉皮时,心里没底,不知能否挣上钱,然而让我没想到的是,仅八九2个月,纯收入就达8000多元。坚定了我干下去的决心。”凌波说。
2000年,凌波在农场中学对面开了家快餐店,主要经营馄饨、臊子面、汤饭、饺子、炒面、大盘鸡等,兼卖凉皮,由于地理位置好,3年下来,快餐店加上凉皮店纯收入24万多元。
2003年,因原医药公司拆迁改建,凌波将快餐店转让出去,又与丈夫在商贸城卖凉皮。仅7个月时间,凌波就净挣了17万多元。
凉皮的制作费工费时。每天晚饭后,凌波夫妇就开始着手准备工作。他们先将面粉加水和成面团,饧一段时间后,将面团放在清水盆内进行揉搓,洗到面水粘稠时再将面浆过滤,反复洗几次,直到水变清为止,这样就彻底将面中的淀粉和面筋分离,然后将过滤后的面水沉淀4个小时以上。凌晨4点钟,凌波夫妇就开始忙碌起来,将沉淀好的面水搅拌均匀后,每次舀一勺倒入刷上油的平盘里、摊匀,再放进开水锅里蒸2到3分钟,出锅降温后,一张晶莹透亮的凉皮就制作好了。
每天早晨,丈夫曹金军将涮好的凉皮和熬制的汤汁运送到店里,由凌波负责卖。
多些年,凌波一直坚持手工制作,加之口味纯正,得到了顾客的一致认可,吸引着本地和外地的顾客频繁光顾,生意越来越红火。由最初的一天洗一袋(25公斤)面粉,增加到一天洗2袋(50公斤)面粉。
来自昌吉的李永冬告诉笔者:“曹凌的凉皮味道正宗,名不虚传。我经常过来吃,有时还给家人和朋友带上几份。”
2012年商贸城改建拆迁,凌波花5000元在商贸城南门佳琪蛋糕房门口租了一个摊位继续卖凉皮。每天雇佣一个人在家涮凉皮,凌波和丈夫负责卖,每天毛收入都在2000多元。每天10点才开门营业,顾客已经络绎不绝,排队等候的10几个人,最多时达30多人。
2016年,凌波投资22万元把惠泽园小区140平方米的平房改造成凉皮店,生意更加红火。夫妻两忙不过来,就雇了6个工人,每人月工资2800元。
“外地的客户想吃我做的凉皮,都通过微信提前预订。乌鲁木齐、昌吉、五家渠的顾客不但自己来吃,还打包带走。五家渠市公安局一次就从我这里订了80份,打包带走。”凌波掩饰不住高兴。
20多年的坚守,依靠精湛的制作凉皮手艺,凌波夫妇每年都有十几万元的净收入,他们搬进了100多平米的新楼房。
在经营好凉皮的同时,2011年,凌波投资32万元,在原芳草湖织布厂附近买了一个面积达300平方米房子(外带2500平方米的蘑菇大棚),开始种蘑菇,一年净收入6万元多。后来,夫妻俩将蘑菇棚改建成农家大院,种上了蔬菜、桃子、苹果、无花果等果树,同时,喂养了鸽子、野山鸡、鸭鹅、狗。每天中午3点前凉皮就卖完了。凌波就关了店面回家,与丈夫一起在农家大院里侍弄蔬菜、除草、喂鸡等,别有一番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