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农场:非遗保护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4-01-16 11:21:20 来源:五家渠市政府 作者:红旗农场 阅读量:

1月4日,在红旗农场职工文化活动室里,新疆小曲子戏红旗农场自乐班的演员正在排练节目,掌声与欢笑声此起彼伏。演员们有10多人,年龄最大的76岁。

今年72岁的刘淑珍,是新疆曲子戏第五代传承人,她演唱的曲子戏《采花》在昌吉、奇台一带非常出名,虽然已经年过七旬,但是只要演唱起曲子戏,她总是精神矍铄。

刘淑珍师从新疆曲子戏第四代传承人杨培才,吹拉弹唱样样精通。这些年,她不仅带头参加民间演出,还悉心搜集、挖掘、整理曲谱。他们在团场广泛吸纳戏曲爱好者,现在队伍已有30多人。

刘淑珍介绍,现在她一直努力创新,致力于老调新唱,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创作新作品。“要把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发扬光大。”她说。最近,刘淑珍和曲子戏爱好者正在创作有关乡村振兴的曲目作品。

近日,记者从文化和旅游部网站发布的《关于2023-202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推荐名单的公示》中获悉,红旗农场绣丽美民族刺绣专业合作社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1月3日,在红旗农场民族手工艺产业孵化园手绣车间,坐垫、抱枕等精美绣品令参观者眼花缭乱,哈萨克族妇女现场刺绣演示技艺。绣娘阿瓦依在车间整理着手中的绣线。自从孵化园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后,她和姐妹们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们创办合作社发展刺绣产业,既能让传统技艺传承下去,还能带动周边职工群众增收致富。”该合作社负责人库拉西说。如今她带领该场十二连女职工制作毡绣布绣产品,并通过多种渠道进行销售,让更多人了解这项传统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