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金钥匙”化解“矛盾锁”
调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促进纠纷实质性有效化解,芳草湖农场矛调中心建立了“老法官调解室”,聘请退休老法官、退休老干部、退休老党员等担任专职人民调解员,他们热心为民排忧解难,在退休之后仍发光发热,以“同心解纷,如我在诉”的理念调解了诸多疑难复杂案件,搭起职工群众与矛调中心之间的“连心桥”。
用心理解 用法规范
在退休老法官闫长军看来,调解重在沟通,简单的案情也蕴含着复杂的人情百态,只有“用心去理解,用情去感化,用法去规范”,融合“情理法”,才能找到最佳平衡点。秉承这一理念,闫长军时常深入基层通过“上门暖心劝说”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每次看到双方达成调解后,我发自内心喜悦,感觉自己非常有成就感,付出多少心血都值得。”闫长军说。正因为心怀热爱,才躬耕不辍,对他而言,调解工作就是他所热爱的司法事业的延续。
实质化解 深度和解
“表面的纠纷只是浮在水面上的山巅,只有深潜水下才能看清隐藏着的多种矛盾交织叠加所形成的整个山体。”退休老干部马新民说,调解工作既要帮助当事人解决实际存在更要提前预判未来可能发生的纠纷,一揽子解决问题,才是最有利于当事人的选择。近期受理了一起关于农民工讨薪纠纷,在深入了解后发现,还牵涉到其它两个合同纠纷。在调解中,马新民讲明法律和道理,以实质化解矛盾、解决争议为出发点,最终将所有争议一次性解决。
善意理性 促进双赢
“涉及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的经济纠纷,如果因为案件执行导致资金链突然断裂无法继续经营下去,则会导致胜诉的一方的债权也无法实现,从而两败俱伤。此时通过调解达成分期付款的协议后,不仅能使小微企业和个体商户正常经营,也保障了胜诉方债权的实现。”退休老党员朱君红在调解中形象地称之为“放水养鱼”。在她调解的一桩涉企案件中正是通过使用这一“绝招儿”,双方最终达成分期付款协议,既纾解了被告的生产困境,也保障了原告债权的实现。
悉心帮带 银青传承
“老法官调解室”目前已然成为了基层人民调解员的“引路人”。对基层的人民调解员来说,在调解工作中或多或少存在着调解方法欠缺、调解经验不足、法律知识储备不够等问题。此时,“老法官调解室”就是这些基层人民调解员的“导师”。“老法官调解工作室”通过常态化组织人民调解员法律知识培训、相互交流调解心得,现场跟班学习,使得他们学有榜样、做有标杆、干有方向,有效提高了调解矛盾纠纷的工作能力。“我跟随朱桂花老师调解了很多起婚姻家庭纠纷,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朱老师的话往往能打动当事人,同时也让我对婚姻家庭关系的理解更透彻,在做调解工作时也更能有的放矢。”新入职的调解员连自娟说。
“公平正义不休假”,“老法官调解室”的调解员们充分利用午间、晚间、节假日等职工群众空闲时间,常态化开展“惠农暖春—深入小微企业”“盛夏深耕—深入田间地头”“金秋护农—深入农户家中”“冬藏普法—深入集市商场”四季轮回的专项活动,他们热心为民排忧解难,在退休之后仍发挥余热,以“如我在诉”的理念调解了很多疑难复杂案件,进一步搭起了职工群众与矛调中心之间的沟通桥梁。“老法官调解室”成立以来,成功调处矛盾纠纷220件,涉及金额1100万元(其中诉调对接案件60件,访调对接案件40件,公调对接案件20件,其它各类纠纷100件),解答法律咨询500余起。正式是凭借着一串串真实的数据,一份份真情的付出,一张张满意的笑脸,一幕幕鲜活的事例,“老法官调解室”赢得了农场党委和职工群众的肯定和赞扬,成为农场党委的好帮手,职工群众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