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噪音起纠纷 耐心调解促和谐

发布时间:2024-08-02 12:40:18 来源:五家渠市政府 作者:司法局 阅读量:

(通讯员:俞海燕 贾艳鹏)“谢谢你对我家的理解,孩子的病还没有完全好,我们也有做的不好的地方,我一定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蔡某握住黄某的手激动的说。

蔡某与黄某同住在红旗农场某小区,是楼上楼下隔壁邻居,邻里关系一直比较和睦,近两年来蔡某家15岁的孩子身患疾病,不愿与外人交流沟通,辍学在家静养疾病,隔壁楼上黄某家中有两个孩子,大的6岁,小的4岁,平日里两孩子在家里嬉闹跑跳产生的噪声,影响了楼下蔡某生病治疗孩子的正常休息,一段时间里,双方为此事发生过多次争吵并报过警,在派出所调解无果后,双方开始上门理论,都有了对立的情绪。

729日蔡某来到红旗农场矛调中心申请调解接到申请后,调解员仔细了解纠纷产生始末和当事人各自的诉求,为了尽快化解双方矛盾,调解员从维护两家合法利益出发,详细梳理案情,耐心释法明理,向双方当事人讲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噪声扰民的有关法律规定,并表示蔡某家15岁的孩子身患疾病、需要在家静养,长期的噪声干扰会影响其疾病恢复。家中有孩子的住户,孩子在正常生活中难免会产生噪声,家长应当尽可能地管教孩子,从而避免对他人的生活产生影响。此外,调解员也结合实际情况,向楼上住户黄某分享了在家中儿童活动区域铺海绵垫、到小区游乐空地玩耍、提早陪孩子入睡等有针对性的建议,帮黄某解决孩子活泼好动的难题而楼下住户蔡某也应当对此表示理解;邻里之间有矛盾应当积极沟通,妥善解决,要相互体谅、相互理解,在满足自己生活需要的同时要兼顾相邻权人的利益。最终,在调解员的真情调解下双方认识自己的错误,黄某向蔡某赔礼道歉,双方握手言和

日常生活中,邻里之间不可避免产生一定的声响,但楼上住户应当主动履行注意义务,将声响控制在合理范畴内。本案中,调解员从双方立场出发,以修复邻里关系为落脚点,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有效降低当事人在化解矛盾纠纷过程中的对抗性,化干戈为玉帛,维护了小区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