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利益无小事 民生问题大于天——专职人民调解员赵钟贤的调解故事

发布时间:2024-12-16 16:54:50 来源:五家渠市政府 作者:司法局 阅读量:

(通讯员  田青 郑伊娜)“别激动,有话慢慢说,你有你的理,他有他的理,要换位思考,退一步凡事好商量”,这是六运湖农场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调解室里常传出来的声音。

在调解室或是电话里,总能听到调解员赵钟贤耐心细致的解答、化解纠纷的话语,面对各类纠纷当事人,他总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开导劝说,并在实际工作中创造性地提炼了一套科学实用的“接、听、问、析、调、和”六字调处法。用砥砺坚守彰显为民担当,是人民调解的“有心人”。

自参加调解工作以来,他兢兢业业,调解室、田间地头、连队(社区)基层组织等都有他调解纠纷的风采,累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21件,涉及金额215.10万,致力于把矛盾纠纷止于未发、化解在萌芽状态。

倾听群众诉求,化解矛盾纠纷,做好“枫桥经验”的传承人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赵钟贤始终将“服务群众”作为化解纠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如我是当事人”的调解理念,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努力把好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关。2023年,陈某因楼上邻居孙某家自来水管损坏漏水,导致陈某家的客厅、卧室、厨房等屋顶部分严重受损,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给其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为此陈某多次找到楼上的孙某希望解决漏水问题,但对方态度坚硬,双方吵到不可开交的地步,赔偿方案未达成一致,导致问题长达3个多月未得到解决才引起一场纠纷。接到案子后,他考虑到双方系前后邻居,如果处理不好,势必会影响邻里关系。本着“案结事了”的原则,他及时联系到双方当事人,以邻里关系为切入点,梳理纠纷起因、过程、症结所在,进行耐心释法说理,采取“背靠背”方式,从法理和情理等方面做好思想工作,消除了双方抵触情绪,及时引导双方各退一步、握手言和,孙某当场承诺支付陈某房屋破损赔偿费用6000元。该起纠纷顺利调解并履行完毕。他深知调解工作不仅仅是解决眼前的纠纷,更是对群众进行法治教育的过程。因此在调解工作中,他以先做思想工作,其次化解纠纷,最后做普法教育模式,做到既解“法结”,更解“心结”。

以情感人,明法析理,当好人民群众的“知心人”

赵钟贤坚持深入矛盾纠纷现场,了解矛盾症结所在,与当事人分别谈话,深挖潜在矛盾,从原始矛盾入手,条分缕析,梳理矛盾的前因后果。开展调解时,在“依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对当事人进行说服规劝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当事人家庭生活等情况,通过与当事人“讲故事”“拉家常”的方式,从法律政策、道德规范及公序良俗出发,向当事人阐明要害,分析利弊,引导双方互谅互让、重归于好、邻里和睦,实现矛盾最优解。

扎根基层,巧解纷争,做好明辨是非的“主持人”

赵钟贤经常这样告诫自己:“我首先是一名党员,再是一名专职调解员,没有公平公正的心,何谈公正的调解,调解工作离不开与群众打交道,调解不公正,不仅对司法公信力产生负面影响,更对党和国家形象造成严重损害。”2024年2月,农场某连队一位残疾人余某的债务纠纷一案牵动着赵钟贤的心,余某和海某系六运湖农场同队上的人,两人平时关系尚好,余某诉称海某曾分两次向其借款共计23000元,并打借条1张,约定2024年1月31日到期后归还,但海某并未履行还款承诺,后余某多次向海某催要无果,还款之事一拖再拖,成为两人心中的“疙瘩”。考虑到余某系残疾人,行动不便,从解决当事人实际困难的角度出发,让当事人少跑路,便立即联系到海某到矛调中心现场展开面对面的调解。赵钟贤认真倾听双方的意见,耐心调解,反复沟通,从情、理、法等方面耐心引导,促使双方达成了调解意见,双方握手言和,一场债务纠纷终得化解。

参与基层调解工作以来,赵钟贤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调解责任扛在肩上,脚踏实地坚守在基层调解一线。他时常这样说:“我只做了应该做的事情,每调解成功一起矛盾纠纷,看到双方当事人面带微笑、握手言和地走出调解室,使我获得极大的精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