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放纵不羁”撞上“鹤发清修” 看调解员如何温情化解这一起邻里矛盾纠纷
(通讯员 王 涛 顾颖颍)睦邻友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邻里关系处理不当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众多烦恼。近日,军垦路街道矛盾纠纷联合调解中心联合军垦南路社区,成功调解了一起因噪音引发的邻里矛盾纠纷,取得了居民群众的一致认可。
家住凯旋国际小区某栋三楼的老李是一位退休老人,而住在四楼的邻居小刘是一位“90”上班族。老李退休后因身体原因,对噪音非常敏感。而小刘因为工作加班时常深夜回家,假期也会呼朋唤友在家中进行娱乐活动,不可避免的打扰了老李的宁静生活。为此,老李多次上门与小刘协商,要求其采取措施减少噪音。小刘觉得自己很无辜,认为在家中娱乐是自己合法权利,不应该受到限制。双方各执一词、相看两厌,矛盾日益激化,最终老李找到了军垦南路社区,请求协助解决。
受理申请后,专职人民调解员魏某和社区网格员立即赶到小区。分别与双方进行了沟通,了解他们的立场和诉求,并有针对性的制定调解方案。在调解中,魏某采取换位思考法,引导老李去理解上班族身上的工作压力,深夜加班是身不由己,而假期欢聚不过是舒缓压力的一种途径。同时,更要求小刘尊敬老李,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容易受到噪音干扰,更喜欢宁静、平和的氛围。建议:小刘在娱乐时尽量使用耳机、降低音量;与朋友聚餐也要控制情绪,不可大声喊叫、避免酒瓶摔地;23点以后尽量减少噪音。老李适当调整作息时间,对年轻人多一份包容,减少邻里冲突。在调解员和社区网格员的耐心调解下,老李与小刘握手言和。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关系在人际交往中占据重要位置,“六尺巷”这个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流传至今。下一步,军垦路街道司法所将践行“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倡导邻里之间“和为贵”“礼为上”,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为促进邻里和睦、构建和谐社区提供有力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