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准噶尔之秋】唐朝路上迎来丰收季
开栏的话:
金秋时节,硕果累累,田间地头忙丰收,工厂车间赶订单,处处奏响了收获的旋律……今天起,六师融媒体中心开设“行走·准噶尔之秋”走基层专栏,记者带您走进田间地头,走向生产车间,走到职工群众身边,展示师市上下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六师实践的崭新风貌。
红旗农场有一条1300多年历史的唐朝路,它就是沙漠和绿洲之间延伸的古丝绸之路,农场境内这段路长度有45公里,贯穿五个连队,如今还在使用。
丰收场景一
今年红旗农场种植籽用葫芦5万多亩,现在到了收获的季节。在农场七连的一块农田里,金黄的籽用葫芦铺满田间,连队职工正在用机车抢收。
“沙棘地里套种葫芦,种了4年了,虽然沙棘还需一两年挂果,但籽用葫芦已经产生效益,亩产100多公斤,1斤20元左右。”种植户张权说。
丰收场景二
新疆三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农场去年的招商引资企业,今年在红旗农场承包了4000亩土地种植籽用南瓜,9月中旬,籽用南瓜迎来丰收。据了解,籽用南瓜亩产在200公斤以上,亩产值达5000元,亩利润2000元以上,这4000亩籽用南瓜今年纯利润可达800万元。
“种植‘三瑞好杰一号’籽用南瓜品种,这个品种在国内高端炒货市场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大部分出口欧美、迪拜等地。”新疆三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雷杰说。
“连队‘两委’在用水、用工、机械采收方面提供帮助,争取尽早采收。”红旗农场六连“两委”工作人员石国海说。
丰收场景三
红旗农场的1万多亩打瓜也到了采收时节。这两天,当你走进七连,就会看到归拢的打瓜整齐地排列在田中,采收机在地里来回穿梭作业。
“今年种了700亩打瓜,亩产120公斤左右,3台机器同时采收,一天能收100亩地左右。明年打算继续种打瓜,争取把产量提上去!”打瓜种植户姜德东说。
丰收场景四
红旗农场今年种植了1.7万多亩番茄,根据番茄酱场的生产加工需求,分为早、中、晚熟三个品种, 晚熟番茄这两天也开始收获。番茄地里,鲜红饱满的番茄挂满了枝头,番茄采收机与拉运机车密切配合,收割、采摘、装运一气呵成,一派忙碌的丰收景象。
“今年种了460亩番茄,和番茄酱场签了订单,企业技术员经常到田间地头进行指导,联系采收车辆,采收完成后运往酱场加工生产,省时省心省力。”种植户程阿猛说。

今年,红旗农场通过大户带动、连片种植等方式,大力普及加工番茄全程机械化作业。同时采用“职工+企业”产业化订单模式,畅通销路,实现了职工与企业的双赢。
近年来,红旗农场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因地制宜,鼓励职工群众种植特色农作物,促进职工增收、农业增效。
红旗农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张兆慧:“正值三秋工作的关键时期,积极动员种植户和连队‘两委’抢抓晴好天气加紧采收,高质量做好秋收工作,确保农作物颗粒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