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市司法局打通多元解纷新路径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师市司法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运用群众视角,践行群众路线,为民办实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探索和完善“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深度融合诉调、访调、警调对接工作新模式,努力为群众提供集约高效、便民利民、智慧精准、开放互动、交融共享的多元解纷法律服务,积极探索建立矛盾纠纷“专业调解+司法确认”新模式,走出了“矛盾不激化、纠纷不上交”的“六师路径”,谱写了新时代人民调解事业发展的六师新篇章。
截至目前,师市经司法确认的人民调解案件为769件,同比增长43%;职工群众的安全感和对政法工作的满意度达98.92%,高于兵团平均水平。
探索为民服务新模式。今年10月,市民王某欲将张某诉至五家渠垦区人民法院。原来,王某受雇于张某,在装车过程中从车上摔下致粉碎性骨折,几个月过去了,双方仍未就赔偿等事宜达成一致意见。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案件经五家渠垦区人民法院移送至师市矛盾纠纷联合调解中心。经调解员耐心调解,双方当事人就赔偿事宜达成人民调解协议,并按照诉调对接机制联系法院当场进行司法确认。该举措不仅简化了诉讼程序、节约司法资源,也让当事人节省了时间和金钱。
师市司法局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大局,探索为民服务新路径。在受理涉债务、家事、邻里及土地经营权纠纷等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案件时,由师团两级矛盾纠纷联合调解中心先行介入调处,达成调解协议的案件由人民法院进行司法确认;未达成调解协议的案件由调解员引导当事人诉至人民法院立案处理。
当事人阿某在102团派出法庭欲起诉一起合同纠纷,因本人不在合同签订和履行地居住,派出法庭法官了解案情后立即启动诉调对接工作模式,将案件委派至102团矛调中心,调解协议签订后及时进行司法确认,让当事人省去往返的麻烦,减少了当事人的诉累,阿某为表达感激之情,在纠纷处理完成后专程前往102团送上锦旗。
力促调解工作规范化。一是规范调解人才,师市司法局在师市范围内按照“组织推荐、综合遴选、择优确定”的原则认真审核,选聘综合能力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35名“两委”成员与行业工作人员混合组建3个调解专家库,确定各行业领域专家144人,作为疑难复杂纠纷的攻坚力量。二是规范调解经费,建立人民调解案件补贴保障长效机制,制定了《六师五家渠市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办法》《专职人民调解员工作和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明确了人民调解案件补贴的使用范围、补贴标准,有效调动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规范信息化调解平台,探索“互联网+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模式,依托兵团智慧调解信息管理平台,通过微信小程序“兵团睿调解”实现纠纷受理、办理、审核、归档、查询一体化,2019年至今,平台录入率100%。
打造专业化调解品牌。近年来,师市司法局进一步推进专业化调解,打造精准为民服务品牌,将大批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切实为百姓排忧解难。一是建立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委员会,先后成立婚姻家庭纠纷、知识产权纠纷、退役军人纠纷、交通事故纠纷、物业纠纷、劳动争议纠纷等15个专业性行业性调解委员会,着力解决专业行业领域中的痛点、难点问题,为辖区群众提供更为丰富与便捷的调解服务。二是建立品牌调解室,相继成立了光辉调解室、郇大妈工作室等一批群众信得过、叫得响的人民调解品牌工作室,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一片”的作用,推动师市人民调解工作。三是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分析研判机制等制度,健全“排查预警、分析研判、三级调处、回访反馈”四步闭环流程,对基层矛盾纠纷做到提前预防预警,将纠纷化解在前。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运用综治视联网,以远程视频模式进行普法宣传、判后答疑、案件回访、人民调解、司法确认,辖区全域联网、互联互通,可随时点对点对接、点对点互动。即使是最偏远的连队、社区,也可以实现即时视频连线,就地就近化解连队(社区)居民矛盾纠纷,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更好为基层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