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法于景 寓法于行 普法于掌——师市司法局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推动师市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有形”更“有效”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第六师五家渠市司法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将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作为加快建设法治社会的有效抓手,作为推动“八五”普法规划实施的重要载体,作为践行依法治疆、文化润疆的生动实践,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法治文化阵地,由点带面推进师市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融法于景,让法治雨露浸润人心
湖光潋滟,秋色斑斓,如今漫步于五家渠市滨河公园,仿佛让人置身于画卷之中,法治如滨河之水穿城而过,无声无息地在居民群众心田流淌。
五家渠市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坐落于滨河公园中段,映入眼帘的便是宪法宣誓广场,其中宪法书籍主雕塑高度5.4米,寓意我国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方形底座和圆形外圈寓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该广场不仅用于师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就职时宪法宣誓,同时居民群众在踱步其中时亦能感受到宪法作为我国根本大法的威严,了解我国宪法发展历程,让宪法精神印在心间。
源头活水,成就大河奔流。顺流而上便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十一个坚持”巨幅展墙,该展墙对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阐释说明,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民法典长廊则是采用图文并茂的小案例陈列廊道两侧,用“小芳”的一生反映出民法典与我们的成长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在五家渠公园里20块形态各异的法治石刻点缀其中,巧妙的将法治元素融入自然环境,在“润物细无声”中感受法治精神。
法治主题公园整合以“碑、墙、柱、廊、石”为内容的“多元化”法治文化集群,打造集“教育性、观赏性、互动性、实效性”为一体的“多功能”法治文化阵地,现已逐渐成为广大居民群众的热门“打卡点”。
寓法于行,让法治成为出行的第一道风景
无论是乘坐电梯还是在小区门口买菜,或是等公交车搭出租车,细心的居民已经发现,法治就在我们身边。
“灵丹妙药不可信,投资陷阱要小心”“牵住我的狗,功德在我手”“高空抛物不可取!”,一幅幅精美的普法漫画分布在五家渠市50个公交站台,漫画围绕宪法、民法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用一句标语阐释一个法条,让居民群众在等公交的几分钟里便能掌握一个知识点。
让法治走进群众生活,走进群众心里。师市司法局选取市区人流量大的5条线路公交车、300辆出租车顶部灯箱,24小时不间断循环滚动播放法治宣传标语,让职工群众出行学法。在辖区31个小区出入口、400部高层电梯投放法治宣传标语,让职工群众抬头见法。利用电信“智能短信”、移动“云MAS”技术,定期向师市用户投放法治宣传短信56万条,让居民群众指尖遇法。
普法于掌,让法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良法善治,当刷抖音、看微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日常,师市司法局顺应时代要求,回应民之所盼,紧紧把握线上舆论宣传阵地,打造具有六师特色的“逢六说法”法治直播间。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10月25日,80多岁的徐金石老人做客“逢六说法”法治直播间,他通过讲故事、学精神、颂歌谣的方式还原兵团历史,生动讲述兵团精神、六师故事,为大家描绘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人民谋幸福的奋斗宏图,引导广大群众学习胡杨精神,践行兵团精神。10月27日,师市人社局4名业务骨干在直播间开展主题宣讲活动,将职工群众关心关注的社保缴费、跨省转移接续、失业金申领、工伤认定等热点问题进行了细致解读,生动趣味的讲解和耐心细致的答疑让直播间气氛活跃,网友互动频繁。
当然,以上只是“逢六说法”法治直播间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已直播34场次,覆盖职工群众15万人次,直播内容紧紧围绕法治涵盖社会民生、应急自救、安全生产、保护未成年人、禁毒、反电诈等多个领域,打破时间空间限制,把惠民政策和法律常识送到群众手上,把保障人民财产安全、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相关知识送到百姓掌心,让法治直播间逐渐成为常伴群众身边的学法平台、便民平台、惠民平台。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第六师五家渠市司法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讲好法治故事,宣扬六师精彩,弘扬社会正能量,以文化涵养法治,以法治沁润人心,让群众在茶余饭后、休闲娱乐之余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文化熏陶,切实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法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