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借贷、侵权那些“法”,看完这场直播秒懂!
(通讯员 曹刚健)“原来离婚冷静期只适用于协议离婚,家暴离婚不受这个限制啊!”“借钱给朋友,借条上没写利息就真的要不回了?”7月25日,在热闹的“逢六说法”法治直播间里,评论区互动不断。为提升“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队伍的法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师市司法局持续开展专题线上培训,本次培训邀请律师蒲云荣和孙颖超聚焦婚姻纠纷、借贷陷阱、侵权责任三大民生热点,用生动案例拆解法律条文,让 “高冷” 法条变“贴心”指南。
婚姻家事:这些 “坑” 要避开,这些 “权” 要握紧
“小两口吵架就去离婚?先等等!”培训中,蒲云荣律师以“婚姻里的那些‘法’ ”为主题,从日常纠纷切入,详解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亮点。结合案例,他还强调,不满两周岁的孩子抚养权 “默认” 归母亲,夫妻共同财产要算清 “婚后账”(工资、经营收益等都算共同财产),而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的债务,债主得举证 “用于共同生活” 才能算共同债务。
民间借贷:利息多少算合法?借条该怎么写?
“借钱容易要钱难?关键在‘规矩’!” 孙颖超律师化身 “避坑指南” 主播,针对大家常踩的 “借条坑”,主讲人支招:“借条得写清双方全名、金额(大小写都要有)、借款期限、还款日期,最好加上用途 —— 最重要的是,亲笔签名 + 按手印,别用绰号、小名!” 他还特别提醒,“砍头息” 是法律明令禁止的,比如借10万先扣2万利息,实际只给8万,那本金就按8万算,“遇到这种情况,直接拒!”
侵权责任:生活中的 “权责清单”,这些事要拎清
“劝人别在电梯抽烟,对方激动发病去世,用不用赔?”“打球被撞骨折,能让对方赔钱吗?” 第三环节,主讲人用多个生活案例,把侵权责任讲得明明白白。从 “宠物没拴绳咬伤邻居,主人必担责” 到 “高空抛物找不到凶手,整栋楼‘连坐’赔偿(能自证清白的除外)”,从 “碰瓷者故意撞车,司机无责还能追责” 到 “烈士勋章被弄丢,可索赔精神损失”,一个个案例让学员们直呼 “涨知识”。
直播结束时获赞近2000,不少 “法律明白人” 在评论区留言:“案例比法条好懂多了!”“下次有培训还来听!” 下一步,师市司法局将持续聚焦民生法律热点,用更接地气的方式输送法治“活水”,不断提升基层法治队伍的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