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集

发布时间:2024-01-12 17:23:23 来源:兵团日报 作者:汪呼林 阅读量:

   赶集以另一种形式回答了一个永恒的哲学命题,那就是当我们面对平淡生活的时候,依然能够从忙碌中找到填满内心的充实感





●汪呼林

一进入腊月,家乡的集市就热闹起来了。赶集要到七八公里以外的镇子上,徒步翻过一座大山才能到达。早晨天还没亮,父亲早已起床笼火喝茶,火塘里的火苗不时蹦到屋顶,照亮了漆黑的夜。我刚从睡梦中睁开眼,一听到要去赶集,立马就精神了起来,忙不迭地从被窝里爬起来,跟着父亲走在赶集的路上。

少了秋天忙碌的身影,万物潜藏于山海,冬天的清晨显得格外寂静清冷。昨夜的雪花晶莹剔透,厚厚一层铺满弯弯的小路。父亲背着我缓慢走在河谷里,在这四面环山的僻静之地,即使是在一公里外的半山腰也能清晰听见“咯吱咯吱”的脆响。还没走一会儿,父亲就累得满头大汗,那时我不懂父亲的辛劳,只是静静地将额头贴在他宽厚的脊背上,心里想的却是能早点到镇子上。

窄窄的街道由东向西铺展开来,淹没在了嘈杂的人群里,即便是在空中俯瞰,也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街道两侧摆满了摊位,鸡鸭鱼肉、蔬菜水果、灯笼对联之类的琳琅满目,一切看似杂乱无章,实则整齐有序,像极了中国画的疏密对比、浓淡干湿。远处山峦起伏延绵,在太阳的照耀下近在眼前,我混杂在来往的人群中,一种压迫感悄然而生。

回荡在耳畔的叫卖声,处处彰显着农人对生活的无限憧憬。生意好的摊主脸上像刚抹了油一样热情地招呼着买主。生意不好的,站在货摊前,两只手放在袖口里抱在胸前,东张西望,热情地吆喝着,从他们的眼神中可以明显看出无人问津的焦急与无奈。然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这一切似乎是那么微不足道。

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新鲜胡麻油的味道,极具生命的穿透力和感染力。即便是在多年以后的今天,远在2000多公里以外的地方,我依然能够清晰地听见那滚烫的乡音,夹杂着对这方热土的执着和眷念,传递着黄土高原最为原始和朴实的感情。沉浸其中,这是更胜于每一个城市街头的浪漫和欣喜,油然而生的亲切和热烈,让我潸然泪下。

农村的集市与现代超市有着本质区别。大城市的购物场所相对固定,超市里的货物按类别摆放整齐,明码标价,这是物质文明和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但从某种层面来说,农村的集市其实更富有寻找的乐趣和欣喜,那种哪怕是为一斤白菜砍价成功的满足感和“斤斤计较”的获得感,是小农经济的真实写照,也是乡愁的集中体现。

腊月的街头是一年中场面最为热闹的时候,街头巷尾都充满了过年的味道。平时逢集,街头摊点零零星星的,也很难看到年轻人的面孔。腊月集则热闹非凡,出门打拼的人们在这个时候都要回家团圆。赶集以另一种形式回答了一个永恒的哲学命题,那就是当我们面对平淡生活的时候,依然能够从忙碌中找到填满内心的充实感。当我们不自觉地把这种情结转化为理性思考和判断并付诸实践的时候,我们的情感也会因此得到升华。

农村的集市联络着十里八乡。赶集的大都是附近的农民,见了面都要简单寒暄几句。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常年风吹日晒,让这里的人皮肤黝黑,脸上皲裂布满血丝,但从心底洋溢的笑容让人动容。在集市上,人们早已超越了身份的界限,锦衣玉食或是瓦灶绳床,哪怕是蹲在旮旯里卷上一棒旱烟,吧嗒吧嗒抽几口,聊上几句无关紧要的话,都是这个冬天细腻感情的真实存在。

我曾因为家庭生活拮据而感到自卑,也一度觉得自己家的年集没有邻居家的丰富而怅然若失。直到现在我才发现,抛却单纯物质的小满足,那个时候的赶集,其实更多的是对生活的一种敬畏。“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是多么朴素且实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确带给我们物质上的丰盈,但赶集的那种期待却越来越淡。我想,乡镇作为城市的初级形态,在高楼大厦林立之时,不忘乡愁的精神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

渐渐走进岁月深处,家乡腊月集的记忆在我的脑海里从未淡去,反而随着时间的消逝愈发清晰,在我的心底珍藏着、温暖着,也甜蜜着,就像黑夜里满天的繁星,一点一点地照亮心底的柔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