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兵团情 三代兵团心
发布时间:2024-10-08 17:03:37
来源:五家渠市政府
作者:五家渠TV
阅读量:
“献了青春的这颗心,献了子孙的这颗心,边关的血,边关的魂,在验证我们一代代兵团的心……”每当我唱起《兵团的心》这首歌,都特别自豪感动。因为这唱的就是我们的父辈、我们自己啊。
我的父亲母亲都是第一代兵团人。195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军十七师(六师原身部队)进驻新疆后,王震将军带领战士用坎土曼、十字镐修建猛进水库(现青格达湖),用飞扬的青春拉开了大规模开发建设五家渠垦区的大幕。十七师还成立了冬耕队,我的父亲王云卿担任队长。
当年,我父亲和八十多名军垦战士,从位于五家渠西南的生产基地黄水槽子村出发,带着三十多头牛,二十多匹马,两驾马车,每人一把镰刀,来到五家渠开荒造田。
没有住的地方,大家就动手割苇子、砍红柳,搭窝棚、建营房。在地里干活时,白天风吹日晒,晚上则被蚊虫叮咬。冬天芦苇棚不能住了,他们就挖地窝子,一个二十多平方的大地窝子住一个班。尽管条件艰苦、劳动繁重,但是军垦战士们的生产热情始终很高。
我的母亲胡静君也是一名军垦战士。1952年,母亲参加了修筑猛进水库的工作。当时,修筑大坝全部是人工作业,一锹一镐,人拉肩扛,起早贪黑,两头不见太阳。母亲她们咬着牙坚持在工地,经常收工之后胳膊肿得连饭碗都端不稳。
猛进农场(现一〇一团青湖镇)建立后,我父亲任计财股股长,母亲就当了小学教师。此后,父亲又先后调任天山一场(现奇台农场一〇九社区)、枣园农场(现一〇五团)工作。印象中,父亲始终是“先遣队员”,从挺进五家渠进行冬耕开始,他总是在新建单位的第一梯队出现。无论到哪里,无论职位高低,环境如何艰苦,他从不埋怨,无私奉献。